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望恩」 三峰迴繞縣治,蓋閤郡形勢,當郡山羅列之間,開千里封疆之勝。

「皇清峻立邊界,畫東南以作長城」,今則更議建牙扼

險要而嚴汛守,蓋屹然金湯之國也。

高地,居二廣之門,據叢山之險,谿逕複結巨海襟連其東南一帶,赤水限門,又為郡之咽喉,金湯之國也。明初,設高州路為府,領州一,縣五。其山高涼,其水鑑江。附郭曰茂名縣。東北有宮灣,崖石高峻,淵深莫測,通於龍井。又前有蒲牌河,合鑑江南流而入於海。東四十里為電白縣,莊峒巉巖,龍山卓峙。其陽有石窟三竇,清泉湧其中,五藍河之水出焉。北八十五里為信宜縣,有古樓山,其上三峰相疊,竇江之水南流與譚峨江合。西南九十里為化州,其北曰來安山,險而且峻,惟一逕可通,羅陵之水環抱焉。南七十里為吳川縣,有招義、近信二山,零洞之水,會譚峨放於海。其中洲曰「硐洲」 ,屹然一島,為宋帝昺駐蹕之地;西一百一十里為石城縣,零祿、東橋二水交流焉。夫高涼北倚層嶺、南距巨洋,石城以東,向有伏莽之虞;而電白沿邊一帶,海舶飄忽,禁禦宜嚴。在明時,屢受倭彝焚掠之苦。至於海祿市鎮,猶設海防官一員為之控制。今海甸乂安,鯨氛漸息;然汪洋遼遠,保無有揚颿出沒、鞭長不及之憂?則水陸設防。似無容少弛也。

高州府星野考        府志

府總

按《天官書》云:牽牛、婺女屬揚州,高州躔於牛、女之次。今《南紀》半附於揚,而揚之有廣,廣之有高,彈丸黑子舍牛、女,將安麗之?然五星聚東井而粵霸,熒惑守南斗而粵亡。考諸《星經》,並以吳、越當南斗分,分數不同,其應懸遠。倘所謂有分星無分野,是耶非耶?夫妖星退舍於景公,歲星無救於景茂,災祥在德,星曷故焉。則子雲氏以人占天之說信矣。

高州府山川考        通志

本府。茂名縣附郭。

寶山 在郡城北二里舊電白縣後,秀麗特立。宋紹興間,郡守趙賓創登高亭,植松於上,為一郡登臨之勝。亭廢,下有電白縣學舊址。山之形勢如圓珠,故名。《圖經》云:「山有麖,鳴則赦書至。」 鑑山 在郡城北三里。其下有溪,澄清如鏡,曰鑑水。至江,其流浩大,曰鑑江。

石龜山 在郡城東北十里。麓有小石,形類龜首,故名。

大帽山 在郡城東北五十里,脈接廣西增城,層崖高峰,形如大帽,故名。猺人散居其中,亦曰「猺山。」

白水山 ,在郡城北八十里。上有飛泉直瀉,中有白石鮮明,故名。

高涼山 在郡城東北九十里。本名高梁,以群峰高聳,盛景如秋,故更名高涼,郡名本此。《南越志》:「高涼,本合浦縣也。建安十六年,衡毅、錢博拒步騭于要峽,毅投水死,博與其屬亡於高涼。呂岱為刺史,博既請降,制以博為高涼都尉,於是置郡焉。」

潘山 在郡城東一里,一名「東山」 ,為郡邑之主山也。舊有東山寺,今廢。前有潘仙坡,世傳晉潘茂名煉丹於此,石船、丹竈猶存。知府孔鏞建潘仙亭,有《仙坡記》。明天啟間,知縣胥學韶建仙跡亭。崇禎十年,知府姚繼舜擴其亭,闢其坡。瞰坡而據其上者為洗夫人廟,廟左後為潘仙祠,前為知府申周嘉祠,廟右為東高社,學為「射圃。」 俱郡守姚建。

雲爐山 在郡城東三十里。凡遇天陰,則雲霧起於其上,如煙之出於爐,因名之。

銅魚山 在郡城東六十里。形如游魚,故名。昔有賴仙解《風土歌》曰:「一條丁水銅魚寨,三十年來舊相識。」 山下有石井。

靈湫山 在郡城東八十里,東有二岩聯峙,亦曰「龍湫」 ,中有龍井,禱雨輒應。參政張茂頤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