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關帝祠 在府治東門內。明崇禎三年,巡道李栻捐俸增高之。郡守陸鏊新其像。

皇清順治十六年,督撫李棲鳳重修,有記。

文昌祠 在城西景星坊。宋郡守包拯建,今為西察院址。明萬曆間,副使王泮又建於石頭岡。崇禎五年,知縣張明熙又建於寶月臺右。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府史樹駿又建閣於舊「理刑館。」

總督凌公生祠 在府城西。明總督凌雲翼有平羅旁功,民立祠祀之,有副都御史龐尚鵬記。祠今圮。

孚德祠 在府治西,為明知府鄒光祚建,有提學僉事胡挺蘭《記》,今圮。

王公生祠 在崇禧塔側,為明副使王泮建。祀田歲租七十石。魚塘二口,鋪二所供祭。有按察使李學一「記。」 崇禎五年,制府王業浩偕郡守陸鏊來遊,有詩並記勒石。

思德祠 在府城東百二十里新羅都北港堤上。祀明開港竇知府王泮,善後知府鄭一麟、護堤知府戴禧,港內士民建。

鄭公生祠 祀明知府鄭一麟,原建在晉唐岡,今遷星巖泰山宮右,今改建晉興庵,鄭祀廢。戴公祠 在府治西,包公祠之後,祠知府戴禧。永賴祠 在府治東,府學右,舊為端溪別署。明萬曆戊午,知府陳謨為總督,兩廣軍門周嘉謨並巡按御史田生金,發帑修築高要、高明、四會圩堤,有功改建。御史區大倫有「記。」 祠今踞為鋪舍。

陸公生祠 在府城北寶月臺右,即宣公接武書院。士民為明知府陸鏊建,有《去思碑》。其祠今圮。

劉公生祠 在崇禧塔之東。祀明督府劉公繼文。萬曆十九年建。有廣利渡一隻,鋪四間供祭。渡今廢。鋪歲佃供祭。有黃鳳翔《記》。

張公祠 在府學右數十武。明崇禎十四年,士民為督府張鏡心建祠,今踞為鋪舍。

熊公祠 在星巖水月宮右。明崇禎九年,為督府熊文燦建。歲租一千石供祭。

督府三公祠 :順治十一年,李率泰開府兩粵,多善政,民感之,為立祠於閱江樓右。後王國光、李栖鳳皆有德於民,並附祀。

閔公祠 在天寧寺禪堂左,士民為郡守閔子奇建。

四會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貞山都,去縣十里。社稷壇 在東門外社山都。明正德二年,知縣張思齊建。

「《邑萬》壇 」 在城北漏澤園旁。

旗纛廟 :在城西邊,今為關帝廟。

城隍廟 在縣署西。明洪武二年立。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外之左。春秋仲月上戊日祭。

晏公廟 在興賢都。明洪武十八年,立神顯應於江湖。知縣姜真一赴任,道經鄱陽湖,風浪大作,祝神得免蒞任,乃立廟祀之。嘉靖四十三年,鄉民葉與等重修。

五顯廟 在縣治東。明嘉靖三十四年重立。東嶽廟 在城南一里興賢都。明萬曆八年重建。

陽山廟 在縣西二十里隆湖都。宋皇祐時,陽山人,姓徐,失其名。山賊流刦,公因父病,代父統兵禦之。力戰,奮不顧身,賊刃去其首,猶能執旗押障,竟敗其賊。嘗有護國功,今合祭於旗纛。朱文公祠 在縣治西。丁後一日祭。

惠愛祠 在縣之左。明正德間,知縣蕭樟、隆慶間知縣俞文達,皆有惠愛,民祀之。

陳公祠 在金雞山。明萬曆間,為同知陳露立,今廢。

貞烈祠 在貞山下。祀「文仙。」 宋主簿陳公奉有祀。

烈女祠 在縣龍華寺之左。明崇禎間,奉旨建祠,祀烈女梁氏。

包公祠 舊在縣儀門左。明嘉靖二年,知縣蕭樟建。後知縣金齡改建縣東一里。三十七年,知縣張文光遷於縣治之左。

濂溪祠 在城東二里。明嘉靖初,知縣蕭樟以龍母廟改建。

懷德祠 在綏水南大洲上。明嘉靖三十六年,為提督都御史談愷、王鈁建,配以參政王國禎、同知呂天恩。

新興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