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半里上寨地。明洪武初,知縣程希灝與社稷壇同建。

社稷壇 在城外西北二里。明洪武五年,知縣程希灝建。

邑厲壇 在城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治東

旗纛廟 :在縣治西參將府旁。今擬遷於教場,以便出師祭旗行禮。

關帝廟 在縣城內十字街。深三丈七尺,闊二丈八尺。外鋪四間,千戶所收租奉祀。明萬曆二十四年,千戶康集、陳瑚等創閣於廟門。

東山廟 在縣東南二十里仁豐都邏陳村。舊名「陳將軍廟。」 唐武德二年建,宋熙寧十年敕封。明依額。

佐隍廟 在縣治西南

真武廟 在城北河東峽山。明萬曆十五年,邑人募緣鼎建。廟前為大坊,入為來青閣,右為「正冠亭」 ,有《碑記》。

五顯祠 在縣治東。元至順二年建,至正間重修。明成化五年,遷建新昌驛南。深二丈二尺,闊二丈。

岳王廟 在縣治一里

長生廟 在縣南城外。明隆慶庚午,鄉人鼎建。今分為上下二廟。

洪聖廟 在縣東南朝岳坊,宋紹興辛卯建。龍母廟 在縣北城外登雲坊,元延祐二年建。天妃廟 在縣西一里,有井清洌。

碧岡廟 在縣西錦水坊,深五丈,闊三丈一尺,《鄉約》寓焉。

梓潼廟 在縣北峽山。舊廟久廢,明萬曆丙辰,邑人募緣重修,歲就傾圮。崇禎十二年,重新創建,尋又圮。邑恩貢生馮燧重修。

蘭陵廟 ,在縣治南,深三丈,闊一丈八尺。舊祀胡澹庵公,因前有白馬廟,圮附「蘭陵祠」 並祭。當為正之。

龍貴廟 在照會都。元至正間建。

洞口廟 在照會都,宋紹興中建。

錦山廟 在寧化都錦山。

松山廟 在縣東四十五里。廟前一潭,中有巨石,禱雨輒應。

金靈廟 在照會都

白馬廟 在照會都,元至正間建。

康公廟 在縣北夾岡。明萬曆十八年建。五賢祠 在縣城外東南隅,祀宋學士胡公銓。後增入唐張公柬之、宋胡公寅。明萬曆十九年,復入宋鄒公浩、劉公摯,為「五賢。」

王公祠 在縣東城外水東岸坊,明萬曆年間建,祀知縣金谿、王民順,並置。有田塘,在於布夏村。

《姚公德惠祠 》在縣東街按察司之旁,城隍廟之左。初為府館,明萬曆四十五年為知縣姚舜牧建,共祠堂二座。其前座左右共鋪四間,賣入城隍廟,為香燈之需,其餘地一畝,崇禎年間奉旨變賣於民間,至

皇清順治十一年,西寇將後座及前座與左右鋪并。

原餘地與祠後「魚塘」 一口一概拆填,造為行宮。今為「上司行臺。」 而姚公與王公、楊公、周公合祀於「筠城書院。」

楊公祠 在縣北郊,即蓮池書院。明萬曆三十三年,為知縣楊成喬建。地深二十餘丈,廣十丈,有田租一百六十五石,載米二石七斗五升。新興鄉正斗初,新興儒學收之。崇禎二年,邑舉人蘇宇元呈縣,「取出此田,以供祀典。租穀本學正貢收貯,其錢糧正貢在於學糧項下輸納,春秋備祭。今祠拆毀,其地址租銀四錢」 ,仍屬「正貢」 輪收主祭。

維新祠 在縣北城外。明天啟二年,為知縣謝偉建。地深十六丈,廣十丈。中堂三間,前軒三間,左右列為廊舍。大門前鋪四間,後地有荔枝圓眼數株,魚塘一口。其租銀作本祠祀典,邑庠諸生為會館。

陳公司寇祠 在縣治南觀洞村。明萬曆十三年建。兵道王泮扁曰:「盛世良臣。」 知縣姚舜牧給示祠前,使地方供掃除之役。至崇禎十一年,知府蔡秋卿又行榜申飭。《府志》:言「圮」 者非。

朝天祠 在縣治北,東西各長三丈,南北各一丈。貢生黎皞如、顧子享修。

五仙祠 在縣城西門外。

陽春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一里。

社稷壇 在城北一里。明洪武三十年,知縣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