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景明建

邑厲壇 在城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西二十步。

關王廟 在縣治南五十餘步。明洪武三十年,千戶鐘良建。

射木神祠 ,在縣東南十五里射木山南。漢封儲休侯。唐侍郎姜晦貶春州司馬,遇旱,禱於射木山輒雨,故立神祠。

東嶽行祠 在城東南隅官倉邊,深三十四步,闊十六步。一廳二廂房,規模小而有氣概。明萬曆八年,巡檢蔣伯崇作倡重修。

陽江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東南一里。

社稷壇 在縣北一里。明洪武間知縣張翼建。邑厲壇 在城北二里。明洪武間知縣張翼建。城隍廟 在縣西南。元天曆間,知州張允明建。明洪武三年知縣張翼改為「縣城隍廟。」 萬曆七年署縣事同知蔡懋昭改建門廡寢室。萬曆十五年圮於水,知縣宋良木鳩工修復。

澹庵祠 在學後之東,祀胡公銓。

海壇 在頓缽山上。明嘉靖中,知縣吳煥章以本邑近海為壇,春秋望祭。久廢。

東關帝廟 在崇善坊。明萬曆間建。

皇清康熙十八年,改建。

西關帝廟 在宣化坊。明洪武二十七年,千戶張君德建。後千戶仇俊增建。

皇清康熙十八年,副將王嘉賢修。

真武廟 :在濂溪坊。順治十八年,知縣楊澤培重修。

五顯廟 在宣化坊。明泰昌元年建,供華光之神。

天妃廟 在南門內,曰「祖廟」 ,以城內外之廟尚多也。相傳宋朝建,祀五代時,閩、莆神女林航海者多蒙福祐,如觀世音,聞聲應感。粵東多祀之。慶元五年,敕封「助順」 ;嘉平二年,再封《顯惠》,又加「英烈天妃。」 明萬曆二年,賜額廟曰「靈慈」 ,遣使致祭於莆。永樂初年,加封為弘仁普濟、護國庇民、明著天妃。

北廟 在北門外半里北山之陰。

皇清順治八年,士民重修,即「靈德廟」「善應王行祠」也。

林木清華,郊坰僅有。康熙十三年,百總李超等修葺塑像,廟祝昊國藻管收贍廟田租,以奉香燈。

頓缽廟 顯祐王李公神祠,立廟已久。崇禎戊辰,邑人張秩倫倡捐重修。去城三里,在山之阿,頗為幽勝。門前望海,山麓臨江,圓椒浮水如缽,故曰「頓缽」 也。東對石覺禪林,正鎖恩江門戶。顯應廟 在北津城內。嘉定間,敕封顯應王,又封靈祐王,姓何,諱永泰邑馬曹村人。又配祀感應大德。舍人姓杜,諱統,統邑杜村人也。《津城既徹》,巋然獨存。

東嶽廟 在文政坊。宋嘉定中建,今廢。

靈著廟 ,在縣西四十步。宋至道年敕額,元末廢。

金雞廟 在城北半里許涌陽巨石間。宋開寶初,金雞集巨石,有趨捕之者,雞入於淵,傍復有三異人隨入候之,俱不出。州人以是立廟祀「三聖。」

洪聖王廟 在北津城左隅,扆山臨海。

白沙廟 在城西南白沙之陽。明萬曆中建。三山廟 在福城岡。舊傳廟面大海,諸船望之立沉,嗣易廟向,遂無恙。

太傅祠 在西城外,祀宋太傅張世傑。

濂溪祠 在城隍後坊,即「濂溪書院」 ,為宋周元公建,原在濂溪坊,久廢。

皇清康熙十三年,士民重建,今地規制始備。

忠勇祠 在太平城內。明萬曆三年,為戰死將士建,有電白,知縣王許之「記。」 祠久廢。《舊志》載:祭田在虔儒四都溫德戶內,坐落良平坡,稅米五斗,歲收穀四十石,以十石納糧三十石供祭祀。今僅存十五石。

忠蹟祠 在崇善坊,即借山亭。明萬曆丁丑年,郡丞蔡懋昭為明沈公思孝建。有樊玉衡記。舊《志》載祭田二處:一名丹黎,係文政劉漢引田,歲租四十五石;一名麻干,係平地鄭良田,歲租四十四石五斗,以供祭祀修葺,今僅存二十石。其祠久廢,今并祀濂溪祠。

林侯祠 在城東里許,接官亭右。邑人為邑令林恭章建,今廢。舊《志》稱《江城碑亭記》舊令者不乏,祠而祀之。

《皇清以來》,一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