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肇慶府古蹟考一       府志

本府。高要縣附郭。

宋崇郡故基 在縣東南三十里桂平都,宋元嘉十八年立,後更名宋隆,俗稱宋崇,聲之轉也。隋開皇間廢。今宋崇水口,即其故址。按舊《志》,又有樂成縣故址,在縣東八十里劉村都,宋元嘉十三年建,隋開皇十一年廢,併入高要,今為民居。廣寧亦有樂成縣故基,在縣西四十里橄欖都祿水村。考《晉書》,晉康有樂成縣,劉宋為樂成,隋隸端州。唐武德五年,屬康州,改為悅城,至宋併入端谿,在今德慶,是樂成地,近高要之西,謂「東」 ,非也。四會亦有樂成,何居?

雲秀臺 按《明一統志》:「在城西北八里。相傳宋大中祥符間,有五色雲見其上,郡守范雍建。」 《通志》:「有二雲秀臺,一與《明一統志》同。一在城西百十二里。宋大中祥符七年夏四月朔旦,有五色祥雲見於峰上,郡守郭祥正建臺。舊《府志》因之,第改城西北二十里」 ,蓋重出而誤書也。祥正,神宗時任,去大中祥符六七十年,其誤決矣。鵠奔亭 在縣南七里新江水口。《搜神記》:漢九江何敞為交趾刺史,行部至高要,宿於此。夜有女子呼曰:「妾本廣信縣蘇氏女,名娥,嫁為同縣施氏妻。夫死,有雜繒與婢致富,鬻之旁縣。」 日暮,俱為亭長龔壽刺死,合埋樓下。敞掘屍捕壽,具伏。初發屍時,有雙鵠奔其亭,故名。

桄榔亭 在縣西七里白沙岡。唐李翱題云:「翱與監察御史韋君詞皆自東京來嶺南,約偕行。翱及西江,韋君已前行矣。」 上桄榔亭,見韋紀姓名,且有念我之言。宋政和間,郡守鄭敦義修築。元末燬於兵。

南薰亭 在南門外,俛瞰長江,宋守鄭敦義建,遺址尚存。

鑒正堂 在府治西,舊名「枕書堂。」

中和堂 在府治東,舊名「清心」 ,又名「靜治。」 以上俱宋守包拯建,改今名。舊《志》:拯所名堂,尚有「相魁」 、「敬簡」 、「雙瑞」 諸名,今俱為廨舍。

包公堂 在中和堂後。包拯守端州,有廉聲,後人因築堂,改名「孝肅。」

菊圃 在府廳西,宋守包拯建。行十數武有軒,軒前壘土為山,砥石為棋枰,牓曰:「爛柯洞天。」 今廢為廨舍。

洗硯池 在府治西北。宋守包拯鑿。明宣德間,指揮傅貴據以畜魚。成化元年,知府黃顒復之。池中立亭扁曰《硯池清趣》。

放生池 在府治西隅。池上有亭。宋咸淳二年,郡守趙崇瑊建,後廢。嘉泰間,商侯復之,知縣繆瑜《記》。

浴沂池 按《明一統志》:「在府學內,旁植以柏,上有浴沂亭,正統間建,為士子遊息之所。今為民居。」

星巖書院 在寶月臺。宋守包拯建。遺址尚存。峽山寺 ,南朝蕭梁時建。唐神龍二年,沈佺期有賦。舊《志》稱天寶二年建,誤也。後為黃巢所毀。今羚羊峽中西北岸,遺址瓦礫,柱磉猶存。金粟庵 ,在府西南五十里,宋僧祖泰歸真處。王安中等嘗遊於此。

劬塘寨 在高村都,元建,明洪武間廢。

慶新寨 在羚羊峽後瀝水口。明即故址,設橫石巡檢司。洪武十年,復移司於橫石。

鼓樓岡 在北嶺。鄉人設寨之所。又有倉地,其址尚存。

舊府學 在城東門內,今為督府。

舊縣學 在舊縣左,今為民居。

舊縣 在府治左,今為海防公署及中軍府。斗魁臺 在石室內。《明一統志》云:「李邕作記,但記不及臺。」

寶月臺 在縣北五十步。明萬曆三十六年,督府戴燿、知府張一棟因舊址建,復增築長堤,甃以石臺。後為太和閣,北面星巖。崇禎四年,郡守陸鏊重修,顏曰「山水之間」 ,自為《記》。

醉花臺 在寶月臺西北忠節祠後,孝廉譚勝祖倡建。內有「傳素亭」 、說經堂。

披雲樓 在府治後,又名「飛雲。」 宋建,舊從府署後階級登樓。明萬曆間,知府陳濂改修。樓五間,中層樓兩腋四間,東西設門,從西北城階而入。崇禎二年,知府陸鏊從署東北隅闢門,築石階登樓。後因有崇夜作,塞之,祠土地於門右,崇乃止。

端明樓 在東門外濱江。明嘉靖間建,今廢。嚴慎樓 在西門外。明嘉靖間知府袁載建,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