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景星樓 在西門外,今廢。

斗輝樓 在衛署後。明萬曆三十一年,督府戴燿、副使陳濂為護縣學建,有給事梁有年《記》。閱江樓 在東門外石頭庵舊址。明崇禎十四年,總督熊文燦建。

皇清順治年間,總督李率泰重建,高廣倍前為一郡。

《名勝》康熙八年,總督周有德、知府史樹駿、同知諸葛鼎重修。「狀元史大成」 記之。

崇文閣 在崧臺書院,明嘉靖間知府胡純建。鄰天閣 在七星巖,明萬曆元年副使李材建。文昌閣 二:一在崇禧塔旁,明萬曆九年知府王泮建;一在寶月臺右,崇禎五年高要知縣張明熙建。

崇禧塔 在城東三里小市頂,明萬曆十年,知府王泮建。

文明塔 在南岸進唐岡,明萬曆十六年,知府鄭一麟建。

巽峰塔 在南岸烏榕岡。明天啟間,巡按王命璿經始,羅定道蔡善繼成之。

渡頭塔 在城東五里沙堤上。明天啟甲子,郡人梁挺芳等建。

金洲塔 在新羅都象岡。明天啟乙丑,金利士民建,知縣汪漸磐「記。」

四會縣

舊儒學 在城北金岡山下。

舊濂溪書院 在舊儒學旁。宋景定甲寅,縣令宋有萬以濂溪提點嶺南刑獄,行部所經,故創書院。咸淳壬辰,縣令趙時昉新之。春秋行釋菜禮,朔朢拜謁講書。宋末始廢。明嘉靖間,知縣謝文南改建「興文書院。」

相堂 按《明一統志》:「在舊簿廳之東。宋紹興中,宰相梁克家嘗館於此,故名。」 或謂在橄欖都黎峒村。

金岡亭 在金岡山。明萬曆十四年,知縣鄒絢即「登金亭」 舊址建。

迎候亭 在南門外河滸。明嘉靖元年,知縣蕭樟建。

清風亭 在南門外。明萬曆間知縣黃應元建。「駐節亭 」 在黃岡鋪。明萬曆三十五年知縣彭名世建。

聚奎閣 在學前東南隅。明萬曆十四年,知縣鄒絢建。

文峰塔 在雙對岡水口。明萬曆三十九年始建。崇禎五年,知縣張紹文成之。

新興縣

古新州治 ,即今縣治。

明鑒堂   。愛民堂   。澄映堂。

「天王堂   」 、道院、「會仙亭 」 、「瑞蓮臺 」 ,皆在古州治內,而「澄映堂」 又在僉判廳之後。

舊新興縣治 在今縣東五十餘步。明洪武三年,革新州,移新興縣於州治。舊縣今為嶺西道。舊索盧縣 ,在縣南三十里仁豐都。隋廢入新興。唐武德復置。乾元復併入新興,舊址今存。舊新昌縣 ,在縣東四十餘步。唐武德四年,析新興縣置,後省。今新昌驛即其舊址。

舊單牒縣 ,在縣東二十五里照會都。唐武德四年析新興縣置。後省併,基址今存。

舊永順縣 ,在縣北六十里芙蓉都,唐武德四年置。宋開寶五年省入新興,遺址尚存,今割入東安縣。

舊信安鎮 在縣東南八十里。先為信安縣,隸廣州。宋熙寧省為鎮,入新興縣。元祐復為縣。紹聖復為鎮,後復為縣,屬廣州。舊《志》云:「寶慶二年,知州趙希宏議罷。」 豈縣還廣而鎮仍屬新興,至寶慶始罷乎?今地已析置恩平。

舊貢院 在縣南一里。宋淳熙己酉,僉判馮宙來攝州事,廣使華館為之。時監司按部及士大夫往來者,於是館焉。嘉定後,廢為民居。

舊儒學 在縣東南八十步,夏院寺西。宋天聖中創建。淳熙三年,州守趙師孟以其僻遠,徙於舊學址。今為軍儲倉。

竻竹城 州城狹隘。宋紹興中,知州黃濟植竻竹繞之。竹有刺,芒棘森然,羔豚不能入,至今被其利。有宋胡寅《記》。

乾闥㜑城十仙園 在縣西南二百步。相傳唐宋間來官新州者,訟簡財羨,優游自若,故名其園為「十仙。」 內有薰風堂、延景亭、明水軒、藏仙亭。王長孺、李西美、李彝各有詩記。宋末俱廢。

熙熙園 在縣南百步儒學之西。宋紹興間,張夔知新州,作「超然臺」 其中,後廢。知州張養正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