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8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訪司經歷郭思誠重修。橋上蓋亭兩間,明永樂九年,知府王敬重修,亭廢橋存。萬曆己酉,推官葉際英重修。

惠濟西橋 在西湖西閘上。宋郡守何庾開渠建閘,砌石橋。元元統間,經歷郭思誠重修,建亭於上,扁曰「眾樂」 ,曰「狎鷗」 ,曰「泳波。」 明洪武二十七年,知府呂智重修。萬曆己酉,推官葉際英重修,陳光大有記。

第一橋 在城外寧國坊南亭溪上。舊為潮汐往來,行者病涉。太監張永伐石跨溪為橋,因絕其流,舟惟泊於橋下,民苦於搬負。明嘉靖十二年,郡守黃可行從民便甃石拱之,高闊視昔有加。上樹欄牆,疏濬溪流,直抵惠濟東橋之下,以通舟楫。民德之。

通利橋 亦名「第二橋」 ,在郡城外西湖二里白沙陂邊。宋乾道間,郡守戴之邵開渠灌田,砌石橋以利灌溉,故名。

麻含橋 在城西十五里,路通海康所。舊橋傾圮,行者病涉。永嘉商人陳世高捐財砌石橋,往來稱便。

浮碧大橋 在城西南五里麻扶村。宋乾道間,郡守戴之邵伐石砌橋,路通白院,以溪旁有竹木之影,蕩漾碧綠,故名。

浮碧小橋 在大橋之東。明洪武九年,指揮周淵伐石砌橋,路通白院。

雲津橋 「在城西南三十里調排村。宋嘉泰二年,建石橋,以木為梁。明洪武十七年,安陸侯吳傑經此,設立各所,伐石重修。」

安濟橋 在西四十里小安欖村。元主簿唐傑伐石砌橋。

五里橋 在南五里天妃廟下。宋乾道間,郡守戴之邵築堤建閘,伐石架堤上,路通瓊、南。文昌橋 在城外天妃廟前。明萬曆十四年,兩學諸生因郡治水欠環遶,文運不振,白守道王民順捐俸鑿渠二百餘丈,塞麻沉直河,導萬金溪水,橫遶郡城西,會湖潮而出海。太守伍士望築土龍助之。同知萬煜俱捐俸修飭。嗣是文武登科者眾,士民指其橋為「雲梯云。」 王民順有詩。韓公橋 在府城南關外龍應宮前,通瓊之路。明天啟間郡守韓逢禧立。

黃公橋 在府城北十五里,小路係海康令,黃色中立。

芝林西橋 即西山橋南三十里芝林村西。明正德間,義民張鵬捐資伐石建橋,東通錦囊,北通郡城。

芝林東橋 即曹家橋東南三十五里芝林村東。亦張鵬所刱,路通錦囊所。

將軍橋 在南六十里。宋僧妙常砌石橋三間,南通徐瓊,北通郡城,因地有二石將軍於橋側,故名。

那汀橋 在南一百五十里英夔村。宋嘉熙間,邑人王法恭募化伐石建橋,南通徐聞,西通海康所。

南界橋 在南六十里將軍驛前。宋淳祐六年,郡人林賢等架石橋,路通英利、徐聞。

那螺橋 在西南三十里仙安村。宋咸熙間,邑人陽扶建石橋,路通海康所。

步陸橋 在西南九十里潭泥村。元延祐間,邑人陳昆募化建石橋。東通將軍驛,西通海康所。山門橋 在西二十里山門村。明洪武間鄉民伐石砌建。嘉靖二十年,知縣楊澄重修。

那里橋 在南七十里那里村。明弘治間,郡人張鉦建石橋,路通英利。

淳化橋 在南七十里官路中。明成化間,有司伐石疊砌,北通郡城,南達瓊南。

安民橋 在南八十里官路中。明成化間,有司伐石砌築。北通郡城,南達瓊海。

仙居橋 北至十里平岡中火鋪,官路合流之衝。舊架棧道,易壞。明萬曆三十年,指揮梁拱募緣鳩工,砌石橋左右石欄,行者便之。

南浦津埠 在南二十里。自閩廣高、瓊至此泊舟,乃通郡城。

大埠 在東南一十里。自海至此,泊舟入郡城。麻沉埠 ,東海至此,泊舟北入郡城。

黑石埠 :在東南九十里。錦囊海至此泊舟,北入郡城。

龍門埠 在西南一百七十里。自蠶村等海泊舟,北通遂溪。

英散埠 在南一百里。自蠶村海至此泊舟,南通徐聞。

海宅埠 在南一百里。自新場等海至此泊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