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8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小隨長短星,不係月之盈虧。半月東流,半月西流,與江浙之潮異,見《廣輿記》云:「朝至曰潮,夕至曰汐。」

欽州

文筆峰 在城南五里。特起一峰,圓淨尖秀。知州林希元陟其嶺,回望州城定學基。

三山 在城南五里文筆峰西。宋守陶弼建亭於下。按《明一統志》:「三峰特立,山中多孔雀,又名孔雀山。」

雞籠山 :在城東南二十里龍門內。

牙山 在龍門外海之東,廣十里。海中特起三山,形如排牙。明萬曆三十六年,彝變設營於此。天擊山 在城西四十里。山巔石大如卵,為雷擊破。

百浪山 :距城三十里。在中和坊發脈。自望火嶺綿延十里;山形如浪起伏。

那懷山 發脈自百浪,林箐茂密,樵採往焉。下有「那懷村。」

鞋山 在新立鄉。其山延長,發脈自鴈廬山,大路經其麓。

「那暮山 」 ,在城東一百里,屬靈山,因往廉州大路,公館在此,故載之。

西丫山 :在城西五十里。永樂路經此。

大墓山 在城東廂。其山高大,發脈自靈山。太平鄉「林冶山」 ,唐大夫甯原悌葬此,因名。

橫山 在城東廂。發脈自十二嶺,其山延長橫擁州城。多野雞,故又名「雞鳴山。」

文筆山 在州城南,平地特起,孤秀如筆。「十萬山 」在貼浪都,山極高大,延長,發脈自廣西,上思州。羊嶺西抵思陵,起伏蜿蜒四百餘里,那郎江出其下,流經城西北八十里永樂鄉,合漁洪江入於海。

銅魚山 在新立鄉。山極高大,發脈自靈山管根山,東為本州新立鄉,西為靈山善提鄉,上有深坡。

羅浮山 在新立鄉。本安京山發脈,自銅魚,遠接廣西宣化縣胡公山。峰巒峭拔,形類羅浮,故甯純易名大書石上,俗呼「麓撒山。」 隋置安京縣於此,羅浮水出焉。發源流經州南四十里石欄山 ,水底有石欄橫山。

墨抹山 在時羅都發脈自永樂鄉那亞山,峻大橫長,四時雲氣如墨。其源為鳳凰江,流經永樂鄉北歷村,去州城西南三十里,合《漁洪江》入海。

招遠山 在時羅都。其山高聳,脈自三木嶺。下有石灘,舊名「灘零山。」 明正統間,御史宋鑑陟其上,招叛民,因改今名。

分茅嶺 在貼浪都,與交趾分界。山有石脊茅生,南北異向,故名。漢馬援標銅柱處。

刀鞘嶺 ,在時羅都。平地特起高峰,上生石筍二,形如刀鞘。時羅、貼浪二都大路經其旁三山嶺 ,其嶺高大,有三峰。

雙角嶺 在中和坊。發脈自那懷山,兩峰對峙如角。

風門嶺 在故寧越鄉白皮鹽廒之東。二山對峙若門而有風,故名。過此則為陸欄、埠頭等村。舊白皮場在陸欄嶺之外,有官署遺址,相傳為林墟巡檢司。未知然否。

烏雷嶺 發脈,自那墓山蜿蜒而來,頓為風門嶺。迤邐南行為烏雷,獨遺群山,亙出大海。東望冠頭嶺僅三十里,西望交趾,海東府在渺茫間,伏波廟在焉。交人每望祭之。

黃坂嶺 在永樂鄉。發脈自龍王山,土多黃色。分頭嶺 在縣西十五里,永樂大路經此。望州嶺 在縣東十里,往府官路經其上,至此望見州城。

望火嶺 去城北十里,東連百浪山。

望海嶺 去城十五里,北連那懷山,其巔望見大海。

十二嶺 在縣東南十餘里。《白皮路》經此。欽江 在城東,發源靈山之洪崖都陽山,經縣南,合舊州、水車二水,流遶州治,東轉而南三里,分小江遶孟涌出貓尾,西向涌淪。其大江南行遶文筆山而東,至貓尾,合漁洪江,出龍門入於海。

平銀江 發源靈山博峨鄉之高崙嶺,流經平銀渡,至大洸港入於海。其江東為靈之博峨鄉,西為欽之寧越鄉。

漁洪江 發源靈山管根山,南流二十里,合那迫、板邊、大字三江,經牛皮灘,又十里合流鳳凰、涌淪二江,注於海。潮汐至牛皮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