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金雞嶺 在縣南十里許。即邁本嶺。昔傳夜深常聞有金雞鳴,故名。

馬鞍岡 :去縣治二里許。岡上多奇石,當中最高,若據鞍狀。

清寧嶺 在縣西南四十里。

石硤嶺 在縣西四十里。

居腰嶺 在縣東三十里。

那危嶺 在縣西南六十里那危都。

新寨嶺 在縣南一百里。元初立縣治於此。烏蓋嶺 在縣東南六十里。會同分界。

思河嶺 ,在縣西南三百三十里。山極峻絕,黎人恃為「負嵎。」

南牛嶺 在縣南一百三十里,樂會分界。石塘嶺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巔上有巨石,下出水成塘。

白旗嶺 去縣十二里。世傳天陰雨則白旗懸於上,故名。

坡塘嶺 在縣南

南閭嶺 在縣南二百里。黎人環居其下。光螺嶺 在縣西南二百里黎峒中。或言黎人王鎮開此地,以其子「王光」 、「王螺」 名都,因以為山名。

建江 即大江,縣枕之。元陞縣為南建州,因名。水自五指山歷臨澄,經此達瓊山,南渡入於海。湳白江 ,在縣西二里。水自南閭發源,經新寨居畔,合建江入海。

巡崖溪 在縣東八里,即「東江。」 發源黃竹都,流經居腰,至邁崖會大溪。

橋頭溪 在縣西南十里許。水上疊石為橋,以渡行人。

思河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源自五指山,經南雷多河,復東南出,為樂會萬全江。

清潭 在縣後,建江中,深幾丈,潭兩石似龜,或擊折一頭,江水為赤。數年,五泥人卓立如人形,縣令清德,則沙開成潭,泥人出;若貪污,則潭淤,泥人沒。昔傳吳定實、羅昌、鄢時常清,御史潘季馴為羅作《清潭碑記》,知縣李傳春作亭。鄭廷鵠「記。」

文昌縣

紫貝山 在縣境。《寰宇記》云:「前漢紫貝縣扶山 在縣境。」 《隋地里志》云:「武德有扶山」 ,武德縣舊名也。

玉陽山 ,在縣西北十里,即青山嶺。林木青翠,為邑主山。

邁豆山 在縣南十里許。舊傳有一香爐飛來,歲久榕根纏裹。鄉人祀之為神。山前有泉,旱禱最應。

奇嶺 在縣南十五里

飛魚嶺 在縣南十五里。山勢聯屬若貫魚。邁南嶺 在縣南三十里。《邑志》名沙魚港嶺。靈山嶺 在縣西十五里。上有神壇井泉,旱禱多應。

禁山嶺 ,在縣南五十里邁陳都山。有神靈,四時草木青茂,人禁不取。

鼓樓石嶺 在縣西南二十里。上有二石,左似牛形,右似龜形。鄉人遇旱禱之,最應。

七洲洋山 在縣東一百里大海中。峰連有七,一名「七星山。」 樹林森茂,巢諸鳥鵲。下出澹泉,航海者多於此取水採薪。即元劉深追宋端宗執戚屬俞如圭之處。

銅鼓嶺 在縣東六十里青藍都。古傳諸獠鑄銅為大鼓,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類來者。若富家子女,則以金銀釵扣鼓,竟留釵以答主人。若仇殺相攻,則擊此鼓,到者雲集。後遺瘞此山,鄉人猶得,因以名嶺。

東猺山 ,在縣東一百里。山下舊居,猺人如猿,故名。

浮山 在縣東一百里。屹立海中,分潮水西東流,俗呼為分洲洋。《縣志》作「浮丘山。」

虎村山 在縣東一百里抱虎嶺下。山跡平易,民蜑雜處。

白壇嶺 在縣南一百里。舊時黎人環居其下。八角嶺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山下有八址,盤環數十里。昔時黎人環居其下,先代築寨於此,亦名「八角寨。」

天塘嶺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峻拔插天,頂有源泉,流下成塘,大旱不涸。

抱虎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山石狀如虎,左山迴抱於右,故名。

七星嶺 ,在縣北二十里水北都,其峰有七。焚艛嶺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邁犢都海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