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青山嶺 在縣西三十里。上有巨石,附以神像,孕婦不入,牛馬遠跡,旱禱輒應。

北畔嶺 在縣南五十里。知縣秦志道舊遷縣址於此。

麻山嶺 在縣南六十里。

石鼓嶺 在縣南七十里。上有二石並峙,扣之若鼓鐘響,凡遇令節,鄉人擊之為樂。

官苟嶺 去縣一百餘里,中有巨洞,可容千人。明洪熙元年,定安黎人王官苟作亂,潛伏聚眾於此,故名。

白石嶺 在縣西南一百餘里。頂有深潭,上多白石,泉自石峰溜滴下塘,旱久石黑必雨。佛社嶺 ,在縣南一十五里。

筆架嶺 ,去縣一百二十里,自居托來。

萬歲岡 ,在縣西一十里。上有怪石如列屏,將雨則雲籠罩。

石龜崙 ,去縣三十里,有奇石如龜形,石潤則旱,石乾則雨。

巖峒 在縣西三十里。南楚海濱,處士吳璿曾隱于此。

澄江 在縣前。源自縣東安仁都,流出達海,四時澄澈,隋以名縣。

九曲水 ,在縣東一里。

裏灘 海潮門下有石巖,高丈餘,澄江流至,激石成灘。元建石塔鎮其上。

外灘 在教場下,合外橋水流瀉成潭,與裏灘聲相應。元建石塔鎮其上。

摶龍潭 在縣南十里。水自倘驛沙吉村流經此成潭。明景泰間,一物隱隱於中。次日風雨大至,水吼龍起。天順間,亦有龍起。

鯉魚潭 :在縣東三十里林表村。泉湧流入新安江,達於海。

新安江 在縣南六十里。源自五指山,流歷臨高,通定安、瓊山,入於海。

龍塘 在縣南七十里。舊傳「龍見。」

東水港 :在縣西北十里。

材坊港 在南楚都,與石矍相峙。上有煙墩,以望海警。

石矍港 在縣西二十里,源合西峰沙地、南滾、硝陽四水會潮。港口兩岸皆石。

玉抱港 :在南楚都,臨高界。

泉鑿港 在縣西五十里。海潮進入成港。麻顏港 在縣西六十里麻顏村。以上二港,俱砌石欄取魚,以為民利。

縣東井 明嘉靖九年,知縣朱鑾鑿。

縣西井 「明天順四年鑿。」

學東井 在明倫堂東

學前井 明隆慶年間,訓導鹿世卿鑿。

分司井 在《海南》道內,泉甘冽。

永慶井 在迎恩門外。知縣汪貴建寺開井,今寺廢井存。

天池書院井 在迎恩門外,知縣秦志道開。「七星泉 」 在縣東七里。泉從石竅湧出,久旱不竭。

滴珠泉 在獨珠山下,滴溜如珠。

神頭泉 在縣南十五里倘驛都。傳有婦人騎馬至此,地塌泉出。今馬跡見存,即《縣志》馬蹄井。東巽泉 ,在縣南四十里王家都。流瀉三丈餘,四時有聲,朝響則雨,暮響則旱,俗呼聖井,可祈雨。

那陀泉 :在東水巡檢司海港中。潮滿浸過,潮退,湧出澹水,民共汲之。

文裔龍泉 在文裔山下。有寒泉五穴,湧衍成池,形交如文字。昔人琢石為五龍頭置池中,水從龍口湧出,旱禱多應。

南滾泉 在縣西三十里封平都。田中一穴,泉湧若沸,夏涼冬溫,大旱不竭。

瀑布泉 在縣南四十里安寧都。一名「水濂洞。」 「水曲泉 」 ,在縣南一百里黎都,四時常溫。湳艷溫泉 ,去縣百里,西黎界青嶺東,常溫,冬可瀹雞豚。

定安縣

黎母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光螺都。《虞衡志》云:「山極高,常在雲霧中。」 《圖經》云:「婺星現此山,因名。」

《舊志》
又以雷攝蛇卵生一女號為黎母瓊島四

州。此為主山,水源皆從此出。舊《志》以為即五指山,非也。

大五指山 ,在縣西南四百里。生黎峒中,五峰如人指,屹立,四州山脈水源皆出自此。

文筆嶺 :去縣治二十五里,即尖嶺。副使陳英補築其頂,以壯本學文筆,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