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似龜聲如鼓

白石湖 在州東二十里。湖內有二大盤石,方二丈許,遊客多登之。

南山河 水繞灣曲下海。明嘉靖年間,洪水為災,自南山至保定,下穿稅田,一直成河。父老告傷,順水導築隄防,水始由。舊名曰「大官壩。」 港門港 在州東二十里,即小海港。港門二石峙起。南北二門雖通,舟頗險。上有小廟一、石船三。番神商舟往來,禱之靈應。明嘉靖三年,颶風起,石神忽不見。

南港 :在州東一百五十里。

小渡港 :在州東北三十里。舊名蓮塘。

前後澳 :在州東二十餘里。可泊海舟。

獨洲洋 在州南五十里,海賊多覆舟於此。龍灣 在州南十五里。傳有龍起,故名。

烏魚場大塘 在州東南十里餘以其中有獨珠山,故並列於《山川》。

「水月堂井 」 在州東東山下,味異常。

鐵爐井 在州南壕邊,土人鑿之。

石井 在州西北十里,大旱不竭。

保抱井 在州南七里。石穴湧泉,鄉人陳天祥世居其地,以石砌為井,常滿。

有本泉 在州東十二里東山石壁下。元侍御史丘世傑偕東坡書院山長劉復初遊其地,題曰「有本泉。」

熱湯泉 在州西四十里,平地上泉出如湯。長沙海 ,在州東。《古志》云:「千里長沙。」

石塘海 在州東。《瓊莞志》云:「萬里石塘,見今府。」

《通志》

陵水縣

獨秀山 在縣西南半里,突起如筆,為縣少祖山。

博吉山 在縣東十里,為縣青龍山,即大河嶺。筆架山 ,在縣南一里。

黎苗山 ,在縣東五里。

南山 在縣南二十里。舊立千戶所於下。聲山 ,在縣東七十里。虛谷應聲。

大小牛頭嶺 在縣東三十里。臨出大海,二頭相向如牛。明成化十年,副使凃棐勒石尚存。舊因黎患立營。萬曆四十六年,參將何斌臣、知縣沈應禮修平,有碑。

加攝嶼 :在縣東四十里加攝澗外。大海中立一島,為萬州南山之界,又名分界嶼。

楊梅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地產楊梅,因名。今設中火鋪於此。

多碌嶺 在縣東八十里。崎嶇多石。

雙女嶼 :在縣東五十里港外大洋中。兩石對峙如人。上有淡水井。

靈山 ,在縣南十里,一名「多雲嶺」 ,旱禱多應。小五指山 生黎峒中。

木綿墩 在縣東五里。大河分流,墩峙其中,為縣水口之鎮。

大河水 ,在縣東北一里。發源自五指山,流遶縣治,入於海。即博吉渡。

陵柟水 在縣北十里。水自南邁嶺流出港入海。官道建橋於上,即大寨溝。

巡司港 在縣東北二十里,自黎山流入海。加攝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餘源自𥟖山,流通入海,與潮相為消長。行者乘潮退沙實方渡即加攝澗。

龍潭 在縣北十里許。舊傳有龍起,因名。卓仁塘 在縣南二十里。

水口港 在縣東十里,為縣水口所出。上有週碌嶺以關捍。有神廟,禱雨多應。

桐栖港 :在縣南十五里。即《舊志》鹹水港,又名南山頭港。

南峒澗 在縣北四十里。

田頭澗 在縣東北四十里。

楊梅澗 在縣東北十餘里。

烏石澗 在縣東北五十里,即《舊志》都籠水。以上五澗,惟加攝澗為最險。遇海漲沙,浮渡者或誤,即沒沙中。

「湧泉 」 ,南山所出。

溫泉 ,在縣西北五十里。

崖州

馬鞍山 在州北三里,以形名。宋胡銓詩:「山脊驊騮聳。」 自註云:「馬鞍山也。」 南山嶺 在州南十里。壁立枕海,為州屏障。元王士熙名曰鰲山。

豺狼嶺 在州北五里

郎蠻嶺 在州西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