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橫嶺 在州西十里
弔靴嶺 在州西南十里。
報福嶺 在州北八十里。遇旱,土人望有白雲氣騰為雨候,號「靈山。」
郎鳳嶺 《方輿志》作「郎風。」 在州東山五十里。高峻崎嶇如鳳翼。明成化間,知州徐琦修治寬平。湳漏嶺 ,在州東五十里,下有湳漏村。宋曹詠詩有「偏宜湳漏春朝雨」 之句。
龍棲嶺 在州西五十里龍棲灣。
符敲嶺 在州西二十里。
落神嶺 在州東三十里。
高嶺 在州西三十里,峻險官道南。
北到嶺 ,在州西一百八十里。
多民嶺 ,在州東一百三十里。
湳西嶺 在州東一百二十里。官道。
遷拖嶺 在州北五里
饅頭嶺 在州東五十里。
澄島 ,在州西南十五里。
迴風嶺 在州東北一百二十里,經官道。明成化初,知州徐琦修路,有記。弘治初,副使陳委、知州王鐸重修。
鹿迴頭嶺 在州東一百四十里。宋臨川里。土賊陳明甫據此地居。
鸚哥觜山 ,在州東一百八十里海濱,與鹿迴頭嶺相連。
石版山 在州東南十里官道旁。宋知軍周建亭其上,今廢。
方山 在州東十里
長山 在州東五十里
黎峨山 ,在州東五十里。
大、小玳瑁洲 :大洲在州東南臨川場海中,小洲在州西南黎伏鄉海中。
雙洲門 在州東八十里藤橋巡司南海中雙洲對峙,狀如兩扉。
石蛇村 在州東八十里抱勸村。
水南村 在州東二里許。
《和尚石 》,在州西「黎伏鄉,雨後蒼苔,青綠似袈裟。」
「大洞天 」,在州南二十里。宋知軍周「始遊毛奎,《繼遊》」名之。
小洞天 在州西南十里海濱。毛奎、裴崇禮有二《記》。
落筆洞 在州東百餘里官道北。石峰獨聳,高數十丈,中有石洞,俗傳「有僧於此禪化。又有懸石,擊之如磬。高處一石門,有石馬首入其中。有二石,形如懸筆筆尖,水滴不斷。復有一洞,門內如屏,高十丈,外有石竅,通光可辨纖毫。極處有井,深不可測,昔人刻木為志,沉井中,後於大海得之。」
逸賢洞 在州城西
大河水 在州北三里。一名「大江」 ,一名水南河。源自五指山東流轉西,遶州之南門,其深莫測。傳有龍潛,宋知軍毛奎壓之,水路隨塞為平地,反流城北數里入海。今自亞河分流南北環城而下,直抵保定,蕃坊二港,合入於海。
抱漾水 在州西三里保平坊。自後河流經官道,會潮水往來。
白沙水 在州東六十里,通遠巡司西。
抱拖水 ,在州西六十里。
石溪水 在州西八十里抱里村東北山下,清流湍急,中有石室、石板、石井梯。明成化年間,知州徐琦刻題記遊
烏石塘 在州南四里海濱。
藤橋水 在州東二百里,藤橋巡司南。
多銀水 ,在州東一百一十里。
三亞水 在州東一百里。出白佛齋嶺,經三亞村,合臨川港入於海。
羅馬港 :在州西八十里。
田尾港 :在州東一百二十里。
畢潭港 :在州東一百里。
高沙港 :在州東二百里。流經藤橋渡。
臨川港 在州東一百三十里。一水臨川水,源自五指山,分為兩派,前後挾流。臨川地唐以名縣。按《州志》,又名三亞港,在城東一百六十里,受三亞水入海。港口有砲臺。北有榆林港,有南港墩。
抱歲港 :在州西八十里,抱巡司南。
蕃坊港 在州西五里
龍棲港 ,在州西五十里。經官道會潮入海。澄清水 在海南道內,清潔異眾水。
桶井 在南山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