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坡書院 在府城北。以東坡昌化安置時,嘗寓此,有雙泉遺跡。後北歸,鄉人思之,因建肖像以祀之。中外有錦衣堂、泂酌、臨清、濯纓等亭。元設山長,藉儒生為藏修之地。有贍學田租七十石,翰林趙孟頫書扁。明天順間,遷建小西門外街。成化四年,知府蔡浩復遷於府治東。十二年,知府蔣琪重修。亦呼「東坡祠。」

桐墩書院 在縣東五里。明正統間,貢生陳文徽建。

同文書院 在郡治西。明成化九年,副使《凃棐》創建,今為參將府。

奇甸書院 :在郡治西北隅。丘文莊建,今為「景賢祠。」

西洲書院 在郡城東一里許。明正德間,主事唐胄建,今廢。

崇文書院 在郡治東舊城隍廟基。明嘉靖三十二年副使陳茂義建,祠「督府蔡經,尋改為書院後圮。萬曆四十四年造軍器局於址之左。」 石湖書院 在博崖都西湖上。明嘉靖間參政鄭廷鵠建。

粟泉書院 在金粟泉上。明萬曆乙卯年,郡守謝繼科創書舍十間,講堂一座。買胡大勳田一莊,價銀三十兩,撥許大沒官田一莊、侯可贊田三坵,為諸生肄業會課之資。

學田 「馬坡那賓田一坵,稅三畝五分九釐七毫五絲,租銀一錢五分。」 明嘉靖十三年,訓導符山李一夔置,久廢。

書院後菜田一十三坵

塘一口,共稅五畝六分,租銀二兩八錢。明嘉靖三十五年,推官徐凃佐知縣吳時昭給。遞年解納學道,賑給貧生。

烈倉離等田,共一十四坵,除納銀差外,租銀三兩。明嘉靖三十六年置,久廢。

烈樓大來都田四坵,一丁稅二十畝四釐。每年租銀一兩。明嘉靖三十六年置。今存九錢,遞年解納學道,賑給貧生。

平坡市田一所,先被張一元侵沒。明嘉靖三十六年,本縣查出歸學,租銀十兩,後減作五兩,久廢。

坐落澄邁西黎、羅贊等田,四丁半,稅三十六畝六分四毫一絲六忽一纖。每年租銀一兩五錢。明隆慶元年,副使陳復升給,遞年解納學道,賑給貧生。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六月,颶風霪雨,水沖埋陷丈勘。

苗米該二十畝三分二釐,租銀八錢三分二釐;坡寨田六。丁稅五十三畝,每年租銀三兩。明萬曆四十三年,陳門王氏輸,久廢。

坐落臨高縣南定大群,大田,一十丁稅一頃六十六畝四分五釐四毫四絲一忽七微,租銀一兩二錢六分,遞年解納學道,賑給貧生。

《南立》田,二丁半,稅三十一畝八釐八毫七絲五忽,租銀一兩二錢,遞年解納學道,賑給貧生。南昌田,一丁稅二十畝九釐一毫九絲六忽六微,租銀三錢,係新墾。

榕木田,二十四丁,稅三頃四十六畝四分九釐八毫三絲九忽九微二纖,租銀四兩八錢四分,久廢。按《縣志》,「榕木田原三十四丁畝稅。明崇禎十三年以前,有生員朱日耀承管,案牘可稽。」 至十二年,因按院李臨瓊,有府學貢生張其美告乞承養。老後朱象源只承管二十四丁,值黎岐猖獗,田並荒廢,無人承管。其美養男子善。遂乘變而盜賣於王《鴻烈》。至

皇清康熙二十年,教諭盧啟運、訓導黎暉吉奉《部文》

查墾學田,乃著朱象源親往勘查,始知張子善與王儀才、王鴻烈盜買賣矣。事出不平,瓊山縣通學生員聯名公呈,道府訊審,斷復原田三十四丁,經詳提學陳于有案。承管生員朱象源等經告「另立學樁,在定安縣南閭一都四甲內開墾,尚未成效。」

南立田 七丁半,稅九十三畝二分六釐六毫二絲五忽,租銀三兩六錢。久廢。

外州縣

澄邁縣儒學 宋立,在縣之東。咸淳乙丑,將領李才卿重修。元皇慶間,知縣牛某恢基重建。明洪武三年,知縣劉時敏創建殿廡、櫺星、戟門、明倫堂、東、西齋。永樂間,知縣孫秉彝重建饌堂、神庫、廚房。訓導謝秉初築垣。正統八年,知縣黎獻重建。

文廟。景泰元年,縣丞魏春重建明倫堂兩齋。天順

間,知縣余常重建兩廡、櫺星、戟門。主簿伍細佐重建饌堂、號房。成化十一年,副使涂棐以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