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卷目錄

 廣西總部總論二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九十六卷

廣西總部總論二

《圖書編》:

《廣西山川》

桂林,正《禹貢》「要荒之服。」所謂荊楚之南,百粵之西,衡 山之陽,蒼梧之野,九疑之塞,皆是也。五嶺西止於越 嶠,嶠去興安五十里,去靈川九十里矣。秦伐南越,運 道皆由於此,非陸梁地也。山自岷山之脈一支為衡 山者,從南而分東西,一度大庾,一度桂嶺。水自九疑 五入洞庭,四落南海者,皆出越嶠之東南。域內靈之 三源,皆三山為主,分其一,海陽別為湘、灕,出於靈江 口者,人知之熟矣。酈道元云:「湘、灕之間謂之始安嶠, 自嶠之陽南流注灕,名曰始安水。」又南與溈水合,出 西北邵陵縣界。邵陵乃武岡、新寧之境也。有夫夷川, 源出廣西全州,北至邵陽會澬水。蓋西延之山,有巖 如海陽,然水分東西,背流而別,西北去新寧,歷寶慶、 新化,至於益陽,會濱水入湘江,達於洞庭;東南為黃 陌江,為六洞江,合灕江達於南海,同為溈水之源。此 則世所未講者也。又興靈之界有陽高山,東南發源 為川江,為小融江,南為路江出為北偃,下連南偃,逕 邑之東南。小融出邑北二十五里,與灕、溈二水合,故 曰大融。《水經》引《漢書》曰:「灕津者,此際也。」大融而下歷 千秋峽,風水相搏如銀,故曰銀江。銀江而下有淦江, 出興安嚴關,從南而東,會灕江之東南二里。淦江而 下有甘棠江,自小融分為東西帶融歷龍岩,合甘棠, 出白石湫,同為灕江,會桂郡之東南。世傳湘、灕一竅, 不知三源七派,合助上流,中有淦、棠二水,及堯山之 三百「源,支分派落,復歸於桂。」故自白石而下,深潭廣 浸,與湘江埒。然禹導九江,澬湘二水與焉,其源出海 陽西延者,世未之及,蓋導其流便於疏,而山水之源 入蠻服者所不暇究。王者非言不事於攻取也,不為 治其井邑溝洫,而亦不責其賦稅貢貨,蓋勢有所不 能盡焉者。然匹夫匹婦得所之心,聖人亦「未嘗忘焉。 至秦始皇,其志與古人異,窮兵黷武,盡天下之利以 為巳有,慕越之珍奇異物,乃命史祿鑿渠,而舟楫之 利遂薄南海,豈惟楚越之民獨賴焉?是歲丁亥」,自臨 洮至遼東,同築長城,逮今足為藩障,均可謂無聖人 之心,而有聖人之澤者矣。何也?始則厲民,終則歸利 於民,非澤乎?然天下後世頌神禹之功,而不追祖龍 之澤者,原其心故也。

《桂山灕江》

嘗評桂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予登覽太行、常山、衡 岳、廬阜,皆崇高渾厚,雖有諸峰之名,徒爾魁然。大山 峰云者,蓋強名之。其最號奇秀,莫如池之九華、歙之 黃山、括之仙都、溫之鴈蕩、夔之巫峽,此天下同珍之 者,然皆數峰而止耳。又在荒絕僻遠之瀕,非几杖間 可得,而又復因重岡複嶺之勢盤亙而來,非若桂之 千峰。旁無延緣。平地崛然特立。玉筍瑤篸森列無際。 其怪且多如此

《廣西風土》

自唐、宋時,頗多不美。如民之貧者歸罪墳墓不吉,掘 棺棲寄他處,名曰「出祖」;生子不舉,溺之於水,名「淹兒」; 臨喪破家,供佛,盛饌待客,名曰「齋筵」;病不延醫,殺牛 賽鬼,名曰「毛藥。」民多出外,他人略賣其妻,曰「捲伴。」明 朝德化所敷,文風益振,舊所污染,日以維新。凡冠、婚、 喪祭,漸遵文公家禮。城市士民,亦多丕變,惟窮鄉下 邑,家以巫邪而敗,婚以歌唱而成,蓋猶有之。可見因 襲之弊久矣,久則難變也。

夷獠雜居,古為藩服;文物普遍,類今中州。蓋由張栻、 呂祖謙之道,化被於桂;范祖禹、鄒浩之正,氣行乎昭。 今平樂《柳宗元》之文聲著乎柳,馮京《黃庭堅》之德譽動 「乎宜。」今慶遠二陳。陳欽陳元《三士》。士賜士燮士壹之經學啟乎梧。谷 末之恩信,陸續之儒業播乎潯古鬱林《馬援之約束》布 于邕。今南寧「蹈義泳仁,月異而歲不同。甚至交趾之界, 猺獠之居,棄卉服而襲冠裳,挾詩書而延儒紳,太平 諸府,材賢漸出。由是觀之,革俗由政,為政在人」,不可 誣也。

《廣西戍兵》

「一、查得先年間,湖廣原有官軍一萬名,常在廣西守 備以後,分作兩班;貴州原有官軍五千員名輪班在 於廣西守備以後,盡數掣回。今廣西所屬二十八衛 官員有官軍二萬餘員名。湖廣輪班官軍五千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