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卷目錄

 羅定州部彙考一

  羅定州建置沿革考

  羅定州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羅定州星野考

  羅定州山川考水利附

  羅定州城池考

  羅定州關梁考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八十五卷

羅定州部彙考一

羅定州建置沿革考   州縣志合載

本州

舊瀧水縣。按《明一統志》,「春秋為百粵地。秦併百粵,為南海郡地,領縣十八,其屬有開陽縣,即今開陽鄉是也。漢元鼎六年,伏波將軍平南越,分越地為七郡,曰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其時隸治,屬蒼梧三國。吳黃武五年,割交州蒼梧屬廣州,領縣,設官仍漢。晉穆帝五年,分蒼梧地立晉康郡,領縣十四,今」 之德慶是。其屬仍隸蒼梧,尋分端溪地置龍鄉縣,即瀧水舊名,今治縣制始於此。未幾,尋改平原縣,置平原郡以統之,屬廣州。南宋、南齊仍之。梁天監五年秋七月,分廣州置桂州,廣分東西,實始於此。六年,兼置瀧州,廢平原郡,析平原縣為瀧水、開陽,《正義》而隸於瀧州。隋文帝開皇七年,設端州、信安郡,併設瀧州,以瀧水縣隸之。其瀧水、開陽、《正義》俱仍梁設。大業六年春二月,廢瀧州為永熙郡,併開陽、《正義》入瀧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熙郡為竇州,分瀧水地置正義、懷德為三縣以隸之,尋併《正義》於懷德。太宗元年,又併懷德入瀧水。瀧水即今治,隸竇州。六年,改竇州為南建州,仍統二縣。八年,改南建州為藥州,俱轄瀧水。十八年,廢藥州,復瀧州,以安南、永寧屬瀧州。元宗天寶元年,改瀧州為開陽郡。肅宗乾元元年,改開陽郡為瀧州。五代仍唐制。宋太祖開寶五年,設康州,隸於廣南東路,廢瀧州,而以瀧水縣隸康州。紹興元年,廢廣南東路,陞康州為德慶府。七年,以瀧水隸德慶府。十四年,「敕德慶府為永慶軍節度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廣南東路為廣西道,改永慶軍節度使為德慶路總管府,瀧水仍舊屬。至元二十九年,改廣西道,轉隸廣東道,改德慶等州為路。明洪武元年,改德慶路為德慶府,轄瀧水。洪武九年,改德慶府為德慶州,統於肇慶府。萬曆五年,征平猺獞,乃陞縣為州,曰羅定,直隸布政司。割德慶州晉康都、高要縣、楊柳、都騎、思勞、思辨四都,芙蓉一圖、芙蓉二圖、井,瀧水所屬,設東安縣南鄉、富霖二所。又割德慶州都城鄉、封川縣、都洛鄉并瀧水所屬,設西寧縣及函口、封門二所。

東安縣

本唐宋郡邑,開陽、正誼潛藩境土。元季,州人李質守德慶、封川二郡。明洪武九年,質歸附,改路為府。後革府為州,蓋瀧水隸焉,即羅旁也。其地萬山層疊,箐林重密,而中多沃壤。正統間,猺賊蟠據為窠穴,流浪亡命,又從而羽翼之,剽刦四出,州里幾虛。萬曆四年,總督凌雲翼再疏請題「大征。」 既得旨,徵兵遴帥,合兩廣十萬之師,十道並進,直搗其穴而咸劉之椎破諸峒五百六十有四,俘斬四萬三千有奇。地方底寧,田土悉復。巳條約善後。陞瀧水為羅定州,直隸布政司,設兵備道駐劄州城,為之彈壓。東西二山各置一縣二所。東山城、麒麟石城,成定縣名為「東安。」 剖符設官,召民承田立籍。合德慶州高要、新興二縣割附田糧及恢復田地陞科,共編戶十六里,以南鄉、富霖二所隸焉。

西寧縣

古百粵地,至秦始通,而尉佗王者五世。漢元鼎中,南粵平,立南海等郡,屬交州,治蒼梧。建安中,徙治南海。羅旁隸德慶,即南海郡地。元末,土人李質守德慶路。明洪武元年,李質歸附,改路為府。九年,改府為州瀧水,其屬縣羅旁隸焉。羅旁踞東南山海間,東西二山相距,諸猺盤窟其中。自開闢以來,未有闖其藩者。明「初甫能定之」 ,率用羈縻彈壓,迄不能蕩平。嘉靖末,諸猺與浪賊雄踞兩山,轉相寇掠。萬曆三年,總督殷正茂始請大征,會入為大司農,凌雲翼繼之,乃部署十道師,八路并進,克木彝山,椎破諸巖峒五百六十有四,俘斬若干,拓地數百里。乃改升瀧水縣為羅定州,設兵備道駐州,分置東西兩縣,各設兵將駐防。西為西寧縣治,召民承田,立籍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