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羅定州星野考        州志

州總

《禹貢》
揚州之南境實兼荊州諸家分野之說或

屬斗牛女。按班固志,牛屬吳,牽牛、婺女屬越。《春秋元命苞》:「牽牛流為揚州,分為越國。」 《帝王世紀》:斗十一席,至婺七度。日星紀之次,於辰為丑,於律為黃鍾。《周禮鄭元志》:星紀,吳越也。蔡邕云:「星紀斗六度,終婺女二度,大雪,冬至居之,越分也。」 《星經》:「牽牛六星,次三星,主南越。」 又云:「熒惑主衡山荊揚交州。」 《史記》:粵地,牽牛、婺「女,在今之蒼梧。」 《廣雅》:「徐揚屬權。」 《宋志》:「三台六星近文昌,三星曰上台,為司命;下一星主荊揚」 《明一統輿圖志》:「蒼梧地域屬荊。」 天文次牛女羅,舊屬蒼梧地。以仰儀法推之,則星紀北懸之,而吳越南應之。其光所燭處,是為星紀。則於辰為丑,於律為黃鍾,於五星為熒惑,於北斗為權,於三台為司命下星明矣,占候星尚有考焉。

羅定州山川考        州志

本州

雙龍山 在州南十里四都雙龍村。週五十里,高一丈有奇,兩岡對峙,狀若雙龍,上有三石如笏,石傍有泉。

天馬山 在州西南二十里。

石牛山 與天馬相對,石狀如牛。相傳:昔有僊人曾於山上奕碁,今仙跡隱隱尚存。上有一廟,神甚靈,凡遇歲旱,官吏虔誠率紳衿里老登山拜禱,時雨立降。此事每經應驗。其廟年久荒蕪,康熙元年,鄉民重修。

龍腦山 在州北十里。勢盤旋若迴龍,乃本州之「護龍」 也。

鳳凰山 在州治西。四山特出,狀若飛翔。徑山 在州南六十里逕口村。群峰並列,橫亙州治之南。中有一逕,通開陽、順仁二鄉,故名。石嶺山 在州治東南開陽鄉。其山皆石,高峻莫匹,一望數百里,為眾山之祖。山腰有池,廣四畝許,水極清潔,深不可測。

石人山 在州南八十里。平岡漫陂,上有二石,儼若人形。

思駕山 在州東南七十里。跨官陂、浪溝諸山。產竹木藤漆諸貨。

花樓頂山 :在思駕山南。

雲霽山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二都鄉。週一百里,高二百餘丈,為諸山最,四時常有雲滃其上,下面有泉,名「雲沙。」

雙輪山 在順仁鄉。兩山對峙,若車輪。

龍龕巖 在州東北五十餘里五都地方,危壁秀麗,中有岩闊二丈餘,深二丈,高半之,石上有龍印、三寶、諸佛三十像,有石筍百餘,龍文二條。唐武德中,永寧縣令陳普先刻石雲:「龍入海,蛻骨巖中,因得龍骨,故曰龍龕。」 冠軍大將軍陳集原有《龍龕道場銘》,中書令張柬之有石刻詩。洞清巖 ,在九都湖埇口,距州五十餘里,巖深數十丈,闊一十餘丈,中有一石塔,層紋斑駁,頂上有石,下懸《酷肖大士像》相對,又有肖韋馱像,兩傍之石多肖佛形,壁間石蕊蒼古潤澤,溫其如玉,可玩可愛,真令遊觀者心曠神怡。右傍有一小徑,曲邃通幽,遊者用火引入。曲轉一曲,徑通一徑,每行數丈。又有一石孔,流光開豁,石皆如虎跑龍飛、鳳儀獸舞狀。進一洞,有一洞之景,入一層有一層之趣。竟日而遊,無所底極。相傳昔劉三姑曾在巖頂唱《新興調》,數日,和者攀躋無從,姑教取梯,由中孔乘上。迨人上姑去,止見巖頂石面有二石,一肖麻籃,一肖水碗。至今雖旱月,碗常有水,食之清涼可掬。巖旁有石窟數處,形如田坵,歲中常產不稼之禾,傳者謂《三姑跡》云。羅陽勝景,於此稱最矣。

寶峰巖 在二都惠照村。深六丈,闊二丈,高一丈。有乳滴成《布袋和尚像》,後人又置佛像其間。每遇旱,鄉人禱雨輒應。

石龍巖 在羅鏡所教場前。其巖內石而外土,巖口大二丈許,秀麗巉巖,深不可測。巖前有一河,隔河十里許。又有一岩,曰「龍岩。」 其石龍岩之穴,徑在河底通過,從龍巖出焉。昔有遊人,持火窮探其穴,自辰至酉,乃於龍巖出焉。時傳其事,人以為駭。此後遊人適興便止,並未有窮探者。康熙丙午春,州二史張公文產以奉委省耕至羅鏡,紳衿程子龍、黎光曦、張最熹、譚璚、張最煌等偕往遊賞,詢其深廣方人,乃述其事以對。企陽石 巉巖聳秀,遙望如文筆,近觀若玉屏,一州之佳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