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幅,前後為裙,長闊不過一尺,掩不至膝,兩腿俱露,椎髻,額前鳥言獸面。結茅為屋,如覆盆狀,上居人,下居畜,射獵為常事。男文臂腿,女文身面。用貝綿紡線,以色絲網成,若綿縫成圈券,從頭穿下至腰,結住為裙,名曰「黎桶。」 足跡不履民地,而自讎鬥。居民入其地,仗熟黎以鹽魚貿易,惟儋、崖萬有之,在瓊則少熟黎,相傳其本南恩、藤、梧、高化,人多王、符二姓,言語皆近彼處鄉音,因徙居長子孫焉。峒各有主,父沒子繼,夫亡婦代。性習兇橫,讎殺無親。若制服得宜,則不為變,否則聚兵作亂。其男子著短彩花幔,纏頭圍腰,戴藤六角帽,或兩耳垂環縣雙帶如刀狀,垂裾兩幅。婦人帶花篛蓑,文領露胸,老幼坐無尊卑。病則椎牛祀鬼神,喪葬則斬牛待客。春則鞦韆會鄰峒男女妝飾來遊,攜手並肩,互歌相答,名曰「作劇。」 有乘為婚合者,父母率從無禁,婚姻不避同姓。

《舊志》

岐人考

熟岐,本南恩、藤、梧、高、化,音語皆同。昔從征至此,迫掠土𥟖,占食其地。種落寖蕃,自立峒首頭目,分掌村峒。校之生岐,性習無異,腥穢兇狠,鳥言彝面,無姓名,但以村為號。生方成童,教以弓矢,以所擄人口赤,剝而繫之樹,令其子弟射之,謂之「習射」 ,中則犬悅。每食以大缽貯飯,男女圍聚,用匙瓢食之。男子著短衫,名為「黎埇。」 腰前後兩幅掩不至膝,兩腿俱露文,其臂綴耳,以銀環髻堆額前,用牛骨為簪拴之,飾以雞毛。婦女亦著黎桶,下圍花幔,髻垂後,剌涅口腮為紋。茅屋簷垂地開門屋山頭內為水棧居之,離地二三尺,下養羊豕之類。男女未配者,隨意所適,交唱黎歌,即為婚姻。刻箭結藤為信,斬牛歃血為盟。木弓竹箭,鐵鏃無羽,刀柄長尺餘,弓箭不釋手,雖父子動輒持刃相加。每出劫,謂之「討草、討菜。」 不避風日,草行露宿,登高履險,躍步遠跨,其疾如風,生習粗惡類如此。說者謂比之禽獸而能言,比之虎狼而有翼者也。

《圖書編》

黎人考

黎,今儋、崖、瓊、萬州島上蠻也。島之中有黎母山,諸蠻環居四傍,號「黎人」 ,內為生黎,外為熟黎。山極高,在霧靄中。久晴,海氛清廓,黎人時見翠尖如浮空中然。其山水分流四州,熟黎分隸諸州,耕作其地供稅役。生黎所居絕遠,外人不能跡,不供稅役,至於山巔,雖生黎亦不能至。在唐為瓊管之地。宋紹興中,黎州王文「滿連結西峒王承聞等,攻破定南砦,復犯省地。廣西發兵燒燬巢穴,生擒黎賊,亂遂定。乾道中,屢招諭之,生黎質直獷悍,不服王化,亦鮮出為患。熟黎貪狡,兩廣、福建之奸人亡命逃居其間,每鼓煽生亂。我朝廖永忠既平廣東,海南、儋、萬黎夷未附後,耿天壁擊平之。邇來生𥟖為之逋迯,熟黎為之鄉」 道,歲為州縣患,不大創之,四州生民無寧日也。儋耳境山百倍於田,土多石少,雖絕頂亦可耕。值黎俗,四五月晴霽時,必集眾斫山木,大小相錯,更需五七日,皓冽則縱火,自上而下,大小燒盡成灰,不但根幹無遺,土下尺餘亦且熟透矣。徐徐鋤轉,種綿花,又曰「貝花」 ,又種旱稻,曰「山禾。」 米粒大而香可食,連收三、四熟地,瘦棄置之,另擇地所用。前法別治。大概地土產多而稅少,無窮之利,蓋在此也。

儋耳孤懸海島,曆書家不能備。其黎村各一老,習知節候與吉凶避忌之略,與曆不爽毫髮。大率以六十年已往之跡,徵驗將來,固亦有機巧不能測處。嘗取其本,熟視字畫,訛謬不可識,詢其名,則曰《曆底記》。

《通志》

黎人考

黎峒,故瓊管之地,在大海南,距雷州,泛海一日而至,其地有黎母山。舊名《俚婺》。黎人居焉,「內為生黎,外為熟黎。」

各以所邇分隸儋、瓊、萬崖四郡,皆椎髻跣足,弓刀未嘗去手,豪富兼併役屬貧弱,時出與郡人互市。

婦人繡面,服緦綆,績木皮為布,陶土為釜,器用瓠瓢,人飲石汁,又有椒酒,以安石榴花著甕中,即成酒。

居有欄房,定婚折箭。卜葬以卵,藏物以殷。善射好鬥,性喜報讎。

借貸責償,人不敢欺;貿易射獵,以利為喜。熟黎之地,始是州縣。大抵四郡各占島之一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