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中黎地不可得,亦無通路。朱崖在島南陲,既不可取徑,則復桴海循島而南,所謂「再涉鯨波」 也。四郡之人多黎姓,蓋其裔族。而今黎人乃多姓王。生黎質直獷悍,不受欺觸,不服王化,亦不出為人患。熟黎貪狡,湖廣、福建之姦民亡命雜焉,侵軼省界,常為四郡患云。

《外志》

岐人考

岐人,即《隋志》所謂㐌也。有二種:遠控黎峒,不服王化者為生岐;近傍黎圖稍知羈縻者為熟岐。

《府志》

諸黎村峒

瓊山黎東曰清水峒,明嘉靖二十一年,編為東黎,今改《開文》,見立《里甲編差》。南曰南岐、南椰、南虛、琅環、南坤、居采嶺、平沙、灣居碌居林九峒,前編為西黎都,今仍其舊。

《澄邁黎》「南曰南黎」 ,今為一都,二都水土平善;「西曰西黎」 ,今為一都,終都尚囿於風氣前,常出為民害。

臨高黎峒大率有八:曰墳營,曰坡頭,曰那律,曰番吉,曰略遶,曰番溪,曰松百,曰重遶。八峒皆以番豹山為險,只容一人入。過此十里,則西至重遶、坡頭等峒,東至番溪等峒,南至番灑等峒。前常出為民害。

定安黎南曰「南閭峒」 ,去縣三百里,地平曠,民樂居之,見充里甲。惟光螺在縣西南四百里,思河在縣東南三百里,原係峒出沒之衝,前常出為民害。

文昌黎曰:「斬腳峒治平已久,田地經丈入有司,可以不患。」

《樂會黎》曰「縱橫峒」 ,去縣四百餘里,北接思河、光螺,南接萬州青山,聲勢相倚,馭失其道,嘯聚為亂。

儋州黎視諸處最蕃。昔梁、隋間,儋耳歸附者千餘峒,今生熟凡五都:曰抱驛,曰黎附,曰順化,曰來格,曰「來王。」明弘治五年,招至桐橫一處,嘉靖九年招至修途、打松、蕃洋、下台那。大落影、打爽、水頭八處,東黎屬土舍峒者部領,南黎屬州部領,其餘自耕食,不屬州。

昌化黎散處山谷,不相統攝,與民雜居,不為寇害。舊有土職二員,以「招黎」 為名。既歸有司,遂不復領於土舍。

萬州舊有民黎九都,熟黎九十三邨。西南則鷓鴣啼峒,去州一百二十里,與陵水、黎亭等峒潛通。北則龍吟峒,去州五十里,與思河、縱橫二峒潛通,不復統於土舍前,時出為害。

陵水黎北有黎亭,去縣二十里。南有嶺腳,去縣三十餘里。「嶺腳由葫蘆門而出,黎亭由黎羅而出。」 又有東北峒,有大牛嶺、小牛嶺,為黎人往來必由之路,前常出為寇。

崖州黎,「其地多於州境,其人十倍之,分東西二界,生熟、半熟二種。」 前屢為患,羅活千家為甚,德霞、抱顯次之。

感恩黎附版籍者什九,不附者什一,與民雜居,無他志患。在崖之生黎切近,出沒孔道有二:一自莪茶總路分入《陀興必改》,一自湳嶺總路分入嶺頭,白沙前常出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