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1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義入灌江

水利附

本府。臨桂縣附郭。

靈陂 在府東北五里。唐中宗時,桂州都督王晙開屯田堰水,舊基久廢。宋乾道間,經略李浩即其地開營田,再築此陂,隨即廢壞。淳熙中,經略詹儀之重修築之,教授陳邕有記。

龍塘    、潤塘    、耿塘 ,俱利灌溉。

回濤堤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府城東南。唐貞元中築,以捍桂水。」

古渠 按《通志》「資以溉田。」

興安縣

《水函 》在縣東。因靈渠隄岸,慮水潦齧隄為患,乃置十函以泄之,灌田數千畝。每遇雨,渠水決,官即計畝課夫修築,謂之《田函》。

路江 在縣西北。分南北二陂,灌田萬頃有奇。靈渠 在縣之北,經郭西南,其源即灕水也。其初乃秦史祿所鑿。至漢歸義,越侯嚴,出零陵,下灕水,即此渠也。馬伏波率南征之師,餉道亦出於此。唐寶曆初,觀察使李渤立徒門以通漕運。咸通九年,御史大夫魚孟威重修,復以石為鏵隄,亙四十里,植大木為陡門,至十八「重,乃通巨舟。」 宋初,計使邊詡始修之。至嘉祐四年,提刑李師中領河渠事,重闢,發近縣夫一千四百人,作三十四日乃成。乾道間,經略使李浩復修之。紹熙五年,經略使朱晞顏、提刑胡長卿、通判張釜合議,命通判逢侯維、右鈐轄韓選董其役。起於十二月之庚申,訖於是月之甲申,凡用緡錢三百萬,工五萬有奇。元壬辰歲,北渠陡門復壞,憲副也兒吉尼命書吏張文煜、靜江路判官丁惟讓、興安縣尹彭祖元督工修之,用中統鈔一千餘,計工凡一十四萬八千有奇,木石總若干,經始於至正十四年秋九月,事訖於次年春正月。洪武二十八年,大軍征奉議、南丹、向武等州,致仕兵部尚書唐鐸來議軍事,道經興安觀,靈渠堙壞,遂聞於朝。尋有旨命監察御史嚴震直來董厥役。肇功於洪武二十九年秋九月,訖工於是冬之十一月也。歲久渠陡,復壞。成化二十一年,知府羅珦欲修之,白於藩臬二司,達於巡撫都御史宋旻,行委全州知州單謂董其事。用公帑錢七十萬有奇,發丁夫一千一百人,開山取石,通加修理。興工於是年冬,畢工於二十二年秋也。

八字陂 :在學宮東半里許。元時建於江中,公私俱利。

趙家陂 在縣西七里。源出石康嶺,水流三十里,其水灌田十餘頃有奇。

沿潭陂 在縣西三十里。源自趙家陂下水合南渠、灕江,其水灌田可七頃有奇。

斜陂 在縣北四里。源出靈渠中江,合北渠水一灣而下,築陂順水斜流,其水灌田可三千餘頃。

觀陂 ,在縣西五十里,源出黃柏陸川江,其水灌田可四百五十頃有奇。

昌陂 在縣西六十里,源出海陽山,有魚鱗石,其水灌田可十數頃有奇。

辛家堰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南。

龍眼堰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東。

靈川縣

龍泉 在縣西三里。四時灌田不竭。

淦江 ,在縣東十五里。出興安界,灌田數千頃,東與灕江合。

官陂 東家陂 黃騎陂 《府志》無,按《通志》俱在縣西。

神陂 曹陂 呂陂 大陂 《府志》無,按《通志》俱在縣南。

烏陂 白陂 新陂 桂陂 全陂 《府志》無,按《通志》俱在縣東南。

中陂 柏陂 、陡陂 、黃陂 道陂 《府志》無,按《通志》俱在縣北。

布陂 南陂 、黃南陂 高陂 《府志》無,按《通志》俱在縣西南。

刀陂 甘陂 大陂 《府志》無,按《通志》俱在縣。以上諸陂為民利溉田。

南北堰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三里,灌田二千餘頃。

鳳狀泉 《府志》無。按《通志》出巖中,灌田甚廣。黃陂 、北陂 、軟陂 ,《府志》無。俱出《通志》。帶融南北二堰 ,《府志》無,按《通志》在城東,知縣黃士垐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