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1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一卷目錄

 桂林府部彙考三

  桂林府城池考

  桂林府關梁考

  桂林府公署考

  桂林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一卷

桂林府部彙考三

桂林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臨桂縣附郭。

桂林府城池 :唐武德中,桂州總管李靖築子城,在灕江西滸,周三里餘,高一丈二尺。宋皇祐間,平儂智高後,經略使余靖築外城,方六里,有門六:南曰寧遠,北曰「迎恩」 ,西二曰平秋,曰「利正」 ,東二曰「行春。」 其一為子城之江門。乾道間經略使李浩、淳熙間經略使詹儀之、紹熙間經略使朱希顏相繼修復。元至正十六年,廉訪使也兒吉尼始甃以石,謂之「新城。」 明洪武八年,增築南城。九年,設西壩,開城壕,導陽江經於新城西門外,通寧遠橋。分二派:一南注,合雉山舊江;一東注,經馬王閣後,出象鼻山,與灕江合焉。為門十二:曰東鎮,曰就日,曰癸水,曰行春,曰東江,曰武勝,曰定西,曰麗澤,曰寶賢,曰西清,曰寧遠,曰安定。王安石有《記》。

外州縣

興安縣城池 ,唐李靖築舊城在今治西。明景「泰間,始築一土城。成化三年,都指揮馬義乃請巡撫都御史韓雍,發帑銀五百餘兩,委參議馮維、僉事袁凱提督增築之,踰年而成,高二尋,周五百四十餘丈,池深二仞。」

靈川縣城池 ,舊為土城。明成化「六年,都御史韓雍命僉事袁凱、都指揮馬義礱包廢土城而砌以石,周圍七百一十四丈有奇,闊一丈五尺,高二尋。越三年,巡撫僉都御史張鵬、巡按御史袁愷構串樓九百餘間以覆之,城遂完固。」 又有永寧鎮城,則鄉民築以自守者也。

陽朔縣城池 ,舊無城。元至正七年,邑令明安依山築城,前枕江,後背山,西倚鑑山,東接驛樓,其規模僅具,延袤十餘里,闢四門焉。按《通志》:「南撫壽陽,北憑天鵝,東建敵樓,闢四門。明景泰三年,邑令吳洪宇於治東沿水一帶,築城百餘丈。成化三年,巡撫韓雍於治西築城數百丈。弘治四年,僉事王本儉增高東城。嘉靖」 四十五年,僉事張命、縣令李果修葺東城,增高四尺餘。自東城一帶,南接壽陽山麓,為門四,西城,為門三,俱建樓天鵝、都利二山之間。

皇清順治十年,封閉三門,僅存其四。

永寧州城池 ,舊惟土城。成化十八年,巡撫都御史朱英始廢土城而易以石,闢四門,有樓,南曰鎮寧,北曰迎恩,東曰水東,西曰安定。四面壕環,深八尺,寬丈餘。按《縣志》:「城東濱江,奔潰不時。萬曆間,築堤以防之。」

永福縣城池 ,舊無城,明天順六年,知縣鄭勝始築土城。弘治九年,知縣羅子房復築,砌以磚,高三尋有咫,袤三里有奇,闢四門,建樓於上。按《一統志》:四門曰東嶺,曰西江,曰龍溪,曰鳳山。義寧縣城池 ,舊無城,明天順六年,縣令鄭勝始築土城。弘治乙丑,參議林璿、僉事熊祥拓其基,復砌以磚,周五百一十二丈。西南以義江為池,東北皆有塘壕,門仍其舊,上冠以「樓。」

全州城池 ,舊無城,宋始築土城,為門九:曰合江,曰廣安,曰湘春,曰朝京,曰登道,曰華陽,曰厚德,曰「善俗」 ,曰「宣化。」 至元十四年,總管王文幹改築土城,北據山麓,南瞰湘江。乙未,總管石亨祖始砌以磚。明洪武元年,千戶喬用重加修築,為門五:曰合江,曰達道,曰鎮湘,曰廣安,曰「朝京。」 灌陽縣城池 ,舊無城,明洪武二十八年建守禦千戶所,始築土城。景泰元年復砌以磚。正德間,參政彭夔重修,遂完固。

桂林府關梁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本府。臨桂縣附郭。

東關 在永濟橋首

南關 在城南馬神廟前。

北關 在城北拱極樓前。

中關 在文昌門外

河泊關 在河泊所左

陽橋 在譙樓前。宋名「青帶」 ,又名「通濟。」 宣和間,知桂州呂源重建。至元己卯,燬於火,推官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