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1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西延巡檢司 按《通志》:「在西延,去縣治一百里。元至元間設,尋廢。洪武六年重建。」

陰陽學 在州治東。按《通志》,在西察院東,今廢。醫學 在州治南。按《通志》,在千戶所東坡上,今廢。

僧正司 ,在湘山寺內。

道正司 ,在元妙觀內。

養濟院 正統元年,知州周健建,置於湘山寺前。成化丁酉,知州汪鏞重建。

灌陽縣治 ,自隋己置。先屬永州府,後屬全州,其來遠矣。其創建姓氏失傳。至宋淳祐辛亥,縣令主管勸農公事兼弓手寨兵軍正寶邸張從龍重修。至明初兵燬,復建後室及譙樓、左右吏房。按《通志》:「明初建正堂、後堂六房俱備,後毀。」

皇清康熙八年,知縣單父牧重修。

典史衙 按《通志》:在儀門內。

吉寧巡檢司 去縣西八十里。明洪武年間設。按《通志》:「今廢。」

醫學   陰陽學 按《通志》俱廢。

僧會司  道會司 ,按《通志》俱廢。

預備倉 在縣西。嘉靖三年,知縣周應祿建。養濟院 在縣治北。

桂林府學校考       府志

本府

桂林府學 舊在獨秀山下。唐大曆中,觀察使李昌巙因顏延之讀書室為之。宋熙寧中,遷城東南隅。崇寧四年,經略王祖道廣於城西慈壽寺,迺故始安郡治也。紹興二十七年燬,議遷於此,未果。乾道二年冬,復燬。教授江文叔請於經略使張維,遷於始安郡之墟。淳熙中,知靜江府張栻始擴大之,朱熹、張栻有記。嘉熙十年,提刑吳純臣刻釋奠牲幣器服圖,有記。大德初,魯師道復刻《釋奠圖》,墨本鋟石樹於明倫堂右,臧夢解有「記。」 至大三年,憲副余璉置大成樂器。四年,總管梁國棟闢殿之東地為節和堂以習樂。天曆元年,教授辛龍應於堂之前復葺肅容堂為更衣所。延祐七年,廉使何德嚴、薛元直千思建奎文閣以藏書籍。至元四年,副憲伯篤魯丁、總管馮夢弼等,議新殿宇之圮壞者。廉使脫因等相繼來任,遂建禮殿、戟門、兩廡,更聖賢像,補祭器,益禮服,王庭弼「記。」 明年,復建東西齋,梁遺有《記》。至正元年春,廉使朵兒只班、副使趙天綱、都帥章伯顏撤而新之。至正十三年冬十一月,憲副也兒吉尼重修殿廡、堂宇閣舍。茶陵劉三吾記。「舊有七先生祠,在戟門西。初扁曰『三先生祠』,祀濂溪、明道、伊川。大德三年,憲副臧夢解重修,增祀晦菴、橫渠、南軒、東萊,因易其額,併列鄉賢於左右。洪武三十一年春,重修東、西廡。先是,二十六年冬頒《雅樂》,加六佾之舞。弘治十三年,巡按御史袁佐重建明倫堂。正德十」 二年巡按御史謝天錫重修大成殿按《通志》:「洪武初,始創東西四齋。十五年,布政使李延重修禮殿兩廡。二十四年,監察御史李默與藩臬僉議,重建明倫堂,增置膳堂、號房。教授陳璉有記。」 先是,二十六年冬頒雅樂,加六佾之舞,陳璉作《大成樂賦》。三十一年春,重修東西廡。宣德中漸頹,知府孫鼎修葺。正統九年,知府吳惠重修,譚壽海有「記。」 十二年,御史曾蒙簡建立《本省登科題名碑記》。弘治十三年,巡按御史袁佐重建明倫堂,彭甫有「記。」 正德十二年,巡按御史謝天錫重建。嘉靖十年,奉制始易大成殿曰

先師廟,易神像為木主,建「啟聖祠。」 陳伯獻有《記》建。

敬一亭於明倫堂前,安御製《敬一箴》及「視聽言動《心箴》」 凡七碑。郡邑諸學,無不如制。又立名宦、鄉賢二祠,列學左右。萬曆九年,督學袁昌祚重修。甬道、丹墀、拜臺,俱砌以石。

皇清康熙十一年,巡撫都御史馬雄鎮移建迤西廟。

宇、祠閣、堂廡、泮池,咸鼎新之,實兼縣學地基而為一也。郡人李棠記。孫逆叛,學宮為兵舍,殿廡頹圮。康熙二十一年,教授高熊徵「詳請巡撫都御史郝浴、布政使顏敏、按察史黃元驥、提學道王如辰、右江道簡上、知府徐鳳鳴,捐資重修。」 宣成書院 ,宋經略朱祀孫建,以祀南軒張宣公栻、東萊呂成公祖謙,理宗書額以賜,後燬。元元貞中重建。至正三年重修。明弘治十七年,提學僉事姚鏌改建。有祭田三十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