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1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百餘尺,周迴二里。按《郡國志》云:「上可容五百家,有洞深百餘步,路窄不可窮,多白蝙蝠。」 宋永初間,有僧栖顒居之,日誦《法華經》。有雉終日來聽,一夕化去,托生民間。有來告者,栖顒訪之,果然,因以名。臨江舊有青羅亭,張南軒重建禊亭,今廢。宋鄒浩詩:「客睡當年記雉山,杜鵑聲切枕難安。今朝歸上山頭過,不見杜鵑空夢殘。」 黃照詩:「為愛空門息世機,儒衣不著著僧衣。淵魚林鳥已聞法,更待當年瑞雉歸。」 章峴詩:「晴溪幾曲轉澄灣,朝憩龍巖晚雉山林叟野人休笑我平生所得是官閒。」 按《明一統志》,雉山在府城東南三里灕水之陽。其山孤拔,下有澄潭,旁有洞穴,南北直透,上有怪石敧危,藤蘿縈茂,土人嘗避亂其中。

穿山 在府城東五里。山巔有穴通透,望之如輪月掛空焉。

辰山 在府城東北一十里。山有三巖。按《舊郡志》有云:下巖初入昏黑,行十餘步乃明豁,右石室穹然,坐三十餘客。巖扉西向,下瞰平野,山川城郭,瞭然在目。自巖扉左登,涉磴百餘級,至中巖,乳石奇恠,可駭可愕。又由閣道至上巖,巖之巔有小亭,放目天際,冥濛杳靄,不可窮極。嘉泰初,士人劉時升始出此巖於荒茀中,游者驚詫,以為桂林諸山之冠。經略李大異謂「久晦弗彰,疑為神物所居,名曰蟄龍巖。」

中隱山 在府城西一十里。又名中隱巖,俗名佛子巖。山有三巖,下巖深廣如橫艘,入門行十許步,有石乳狀如人獸轉曲,道稍窄,若不可進。中巖明爽,高尺許,通出背巖門,垂石乳,如羽蓋幢幡,飛仙騰虯狀,令人玩之不忍去。上巖差小,有寺,今廢。元郭思誠詩:「訪隱尋幽緩著鞭,梅花初試小春天。孤峰上下分三洞,一」 水縈紆溉萬田。按《洞壑志》,一名鍾隱巖,去城十里,號最遠。一山崒起莽蒼,中山腰有上中下三洞,最廣,中洞明敞,高百丈許,上洞差窄,一小寺就洞中結架,因石屋為堂室。按《通志》:其間勝致,不可窮極。侯山 在府城西十里,高聳如公侯端冕之狀,故名。上有金鉤巖,巖在山絕頂,攀援曲折而上,俯視諸峰,如培塿然。

普安山 在府城南三十里。山勢蜿蜒回遶,有泉湧於山頂,寺名龍泉。宋張孝祥請封,每歲春秋,桂林府官親祀,著令典。按《明一統志》:其泉四時不涸,禱雨輒應。明封為龍泉,春秋祀之。駮鹿山 在府城東五十里,舊名陽龍山。高六十丈,廣四十里,頂有二池。按舊《圖經》云:「唐開元間,僧元康以論經應詔,元宗賜以異國所」 貢白鹿。騎歸此山。今僧堂前有池。水色紺碧。間有蓮開。五色交煥。初非人種。謂之飛來蓮。《後漢地理志》:始安郡東有駮樂山、遼山。後人以駮樂為鹿。按《明一統志》又號福祿山。

光明山 在府城西十里。山勢峭拔,有一穴通明,世傳「馬賨因出獵犬,逐兔入穴中,尾其後,見有水可疏,遂決之為于家莊渠」 ,灌田數百頃。琴潭山 在府城西六里。群山中有一小山,巨石林立,如鋸解刀削。其下空洞,淵然成潭,小流琮琤如琴聲,因名。其水溉田千畝。前有小巖,明潔虛廣,中有石榻石琴,旁有荔枝巖。石門不甚高,中則曠然,深百餘尺,多滴乳,狀如荔枝。象鼻山 在訾家洲之西,突起水濱,形狀類象,故名。下有水月洞。孔鏞詩:「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多。青山自是多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

鬥雞山 在雉山之東西,山在江左右岸。孔鏞詩:「巧石如雞欲鬥時,昂冠相距水東西。紅羅纏頸何曾見?老殺青山不敢啼。」

巾子山 在府城西十里,有巨石冠其巔,如巾冠狀。

駟馬山 在巾子山前,四山攢立,如馬驤首長鳴,俗呼「大馬山。」

七寶山 在府城南十餘里,又名七寶巖,下有塘水。

大塘山 在府城南十里。端厚如覆釜。山有滑石,江遶其前。

寶華山 在府城北三里。下廣上銳,高矗雲漢。寶髻山 在府城西。勢高聳,山巔有石如高髻。舊《志》易名獅子山,其狀不類。

鎮南峰 在府城北朝京門旁有石崖。唐大曆中,刻《平蠻頌》,宋狄青平儂智高勒碑於左。桂嶺 ,在府城北三里。經略呂源大書刻石,因此呼之。

烏嶺 在府城東二十里。按舊圖志,「隋有僧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