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1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佛經舍止,群烏隨飛。因得此名。嶺極峻,高數丈。後有僧道銓開鑿砌石磴數千級。疏山泉注於路隅,以便行者。嶺巔有小寺。

五嶺 ,李白云:「桂水分五嶺,衡山朝九疑。」 此蓋不同秦之所謂五嶺者。

游岡嶺 在府城東二十里。舊名牛岡,俗訛呼「游。」

鋼岡嶺 :在府城東四十里。高數百丈,綿亙數十里。

百丈嶺 在府城東五十里。高險難登。

半雲嶺 :在府城西北二十里。極高峻。

望城嶺 在府城東五里。往來企望城郭,故名。讀書巖 在獨秀山下。有石榻、石牖。前宋太守顏延之讀書之所,後人因以其《五君詠》刻於石。按《洞壑志》:「直立郡治,後為桂主山。傍無坡阜,突起千丈峰趾。石屋有便房、石榻、石牖,如環堵之室。顏延年守郡時,讀書其中。」

屏風巖 又名程公巖,在府城東北五里。斷山屹立,高百餘丈,中有平地,可容百人,鍾乳倒垂如瓔珞。有石穴通明,逗穴而出,山川城郭,恍然如在壺中。范成大建壺天觀,巖曰「空明」 ,刻銘於石。觀後廢。弘治間,重建壺天寺。張孝祥詩:「高巖畫天開,仄徑通乳穴。隈堆青螺髻,堞嵲白玉闕。外有虎豹蹲,中恐蛟蜃蟄。東縈俯雷電,西出挾日月。萬壑來悲風,六月不知熱。但覺駭心目,未易記筆舌。平生山水趣,嶺海最奇絕。洞府二十四,未厭屐齒折。晚乃遊此巖,餘地比僕妾。同來六七士,嗜好頗相埒。舉酒酬山神,慰汝久湮滅。」 按《洞壑志》,在平地斷山峭壁之下,入洞門,上下左右皆高廣百餘丈,中有平地,可宴百客。仰視鍾乳,森然倒垂者甚多。躡石磴五十級,有石穴通明。透穴而出,則山川城郭,恍然無際。余因其處作朝天觀,而命其洞曰「空明。」

湘水巖 在府城東三十里,俗號聖水巖。夜半則潮上巖,日中則潮下巖。每日如常,略不愆期。山腹地廣數十畝,群峰環擁。或傳三五十年有大潮,有異人出。

疊綵巖 在府城北三里。大山壁立屏開,山巖層層包轉,至巖後有亭翼然,名越亭,今廢。重建拱辰、望江二亭。北望灕江諸山,縈環如畫。按《通志》考《圖經》云:「以石門橫布,若疊綵然,故名。」 山多桂樹,巖後有越亭,拱辰、望江三亭俱廢。有風洞,在綵山後,陰風襲人。洞西北隅有小竇,透出山背,為北牖洞,洞左小山,曰於越。按《洞壑志》:在八桂堂後。支徑登山,大半有洞,曲轉穿出山背。曾公巖 在七星巖下,舊名冷水巖。山根石門㟏岈,中有澗水東流,伏於石下,源委不可知。宋元豐中,曾布帥桂,跨澗為石橋,榜今名。橋下水聲泠泠,寒氣侵人。橋側有石乳雙懸,如垂蓮頹雲,危欲下壓。度橋有石四鱗差,其中水無乾溢,過田縈紆數十步,路窄不可通。頫視有石罅尺許,匍匐而進,復高曠可通棲霞。自左隅數十步出至洞,洞名元風洞。旁水清淺,高岸玉立如削,真勝概也。宋劉誼詩:「尋得新巖冠一州使君從此作鰲頭千年草莽埋幽致今日衣冠成勝遊洞穴已能驚俗眼神仙須合隱浮丘主人將為商霖起還許微官卜築不。」 孫覿詩:「群峰倚天立萬馬屹不動風鳴紫玉珂,雨暗青絲鞚相君千里目渺渺孤鴻送披雲覰天功,鑿翠出巖洞。中空貫長虹,側立剖天甕。宛宛臥石梁,欲起特地控。王植已上天,甘棠有餘誦。獨余澗底泉時與幽人共。」 按《洞壑志》,有澗水,莫知所從來,自洞中右旋東流橋下,復自右入,莫知所往。或謂洑流入於江也。度橋有仙田數畝,過田路窄且濕。劉仙巖 在府城南七里,今名昇仙石。相傳仙人劉仲遠居此,磴道攀援而上,石室高寒,旁有穿雲仙跡。宋曹輔詩:「石磴仙巖路,登臨莫倦攀亂泉歸萬壑,一目盡千山。嶂雨收雲去,松風吹夢還道人今不見無處覓」 元關雅琥詩:「削雲千丈倚蒼崖,箭」 括通天一竅開。草樹陰森藏洞府,煙霞縹緲護樓臺。白雲已向空中去,黃鶴時聞月下來。欲問仙翁借筇竹,凌高長嘯望蓬萊。龍隱巖 在府城東二里,灕江水之分流遶其下,其後連屬七星山。巖後有洞名「龍隱」 ,其下水深莫測,仰視其上,有龍跡夭矯,長竟數丈,鱗鬣宛然,龍疑蛻去,跡印泥上,久化為石也。巖內寬廣可容百人。巖巔石色蒼翠可愛。巖左緣磴而上,舊有驂鸞亭。後改「怡雲」 ,今改「望江」 ,氣象高廣。後洞水勢湧激,盛暑汎舟,如在三峽中。巖口舊有佛閣,今廢。李師中詩:「春波飽微綠斗柄涵虛明方舟貫巖腹,鵝鸛相酬鳴。仰窺穹窿頂,宛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