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6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白龍潭 在縣城南黃保村山下。潭僅尺餘,水湧如沸,灌溉一方田畝。

湯池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水如沸湯。

大河口 在縣東北十五里。

小河口 在縣東北七里。

溫泉 在縣西五里。舊無房垣。千總謝大章汛縣,始營搆之。其後知縣高士朗重修。

嵩明州

蛇山 在州北,一名黃龍山。山小而奇,形如盤蛇。

羅錦山 在州東北十五里。巖石峭立,文若羅錦。按《明一統志》:「山下有泉,亦名羅錦,有灌溉之利。」

秀嵩山 在州東。頂如偃月,環州之山,皆出其下,俗呼「搖鈴山。」 昔孟獲立寨於此,明吳雲死難處。南一峰曰「小秀嵩。」

彌雄山 在州北二十里。蒼崖疊出,望之蔚然,土壤肥饒,蔬果繁夥。山下有泉,南流入羅波澤。一名「彌秀。」

登花山 在州西五十里。野花如繡,土人名為「聚八僊。」

東葛勒山 ,在州西北三十里,故邵甸縣。高三十里,為南中名山。

楊林山 在舊楊林縣東。群峰錯列,山麓有石如人立。

烏納山 在舊楊林縣西南,廣百餘里,東西相望,介呈貢、宜良間。絕頂有石如馬首,遠近禱祀,以氈毳裹之。土人呼馬首為「烏納」 ,故名。

敕雺山 在州東四十里。相傳蒙氏龍伐烏蒙,掠其四女至此,遙望故鄉,俯仰歎息,忽山巔霧結三峰,蠻謂「三」 為「敕」 ,「注」 為「雺」 ,故名。其山崷崒獨峻,南眺滇土諸山,悉歸指顧。又名峻蔥。

鳳谿山 在州南十里。形勢秀麗。山下有泉,灌溉田畝。

魁山 又名「石羊山」 ,在州南四十里,山形印水清澈。

觀音山 在州北五里。峭石壁立,如普陀崖,河水瀠洄其下。

靈應山 在州西門外。竹木鬱蔥,峰巒爽秀。靈雲山 在州西五里。林木森陰,雙泉瀉碧,山頂有雲即雨。

金銀山 在州西十五里。二山並峙,下有三泉,日映泉水,盪漾如金銀色,故名。

竹雄山 在州南三十里。橫亙如屏,上有鳳凰五峰,岡巒秀起,如鳳舒翼。

天馬山 在州南五十里,形如天馬。南來有龍湫,五瀉出松陰石壁間。建真武祠於上,雖盛夏遊之,亦冷然善也。

土主山 ,在楊林東十里,頂峙白塔,上建土主廟,頗靈應。舊敕楊林所致祭,今驛丞主之。大鼎山 ,在州東三十五里。《古滇志紀》:「山產百合香,嘉利澤適當其下,為北上大道,行人如在明鏡中,過客往往遊憩焉。」

福祐河 在州北三里。流入嘉利澤,發源白草龍潭。

彌良河 在州西五里。流入嘉利澤。

寬郎河 在州南三十里。「《日足》、效古」 等村田畝藉以灌溉,流入嘉利澤。

玉龍河 ,源出屼。山坂壁箐至天生橋。橋橫山谷,石巖疊出,迤𨓦六十里,分中東、西河,其餘支為「黑螞溝」,為地河,為船溝,年久沙壅,田畝渰沒。康熙五十四年,知州吳寶林委驛丞孫師灝悉力修治,民受其利。

小壩河 在官渡東村。沙壅成陸,居民隱占。康熙五十四年,知州吳寶林委驛丞孫師灝往勘開挖,民資灌溉之利。

羅良村河 受山泉之水,沙石沖埋。康熙五十四年,知州吳寶林委驛丞孫師灝開挖,民享其利。

白草龍潭 在州西三里。每遇天旱,祈禱必應。火龍潭 ,在州南楊林界。週可十丈,而淵深莫測。

羅錦泉 在州東月豐里。

石洞泉 在州西貲善鄉。

彌雄泉 在州西北,源出彌雄山。

嘉利澤 在州東南一十五里。周廣百餘里,水溉民田,魚供民食。又名「楊林澤。」

《牧羊水 》,源出嵩明州牧羊山澗,南流為盤龍江,西南入滇池。

龍濟溪 ,源出果馬山,經州南入嘉利澤。對龍泉 在州西,兩泉對流百餘步,復合入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