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6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畎畝。其俊秀子弟事詩書列科甲者,亦蒸蒸蔚起焉。按《縣志》,婚喪與省俗略同,惟儀物為差,儉若彝玀,幣用牛羊,恥與奴隸為婚。葬從火化。宜良縣

男務耕讀、女勤紡績。邑有絃歌,士尚氣節。至彝民雖有《猓玀僰》人數種,各安耕鑿,不事強悍,與山箐負隅者異。

嵩明州

士習尚樸敦禮,讀書守約,以私謁為恥。婚喪能用古制,鄰保相恤。其民務農安業者多。風土俗習與省會略同。按《州志》:「二月初旬,以雞豕祭先農,鼓樂迎導。祭畢,則老少男婦群聚而飲福酒。」 此即古者祈年之禮。

晉寧州

農急於耕,女勤於織,子弟服於文教,科第亦甲於他邑。中原風氣,十得六七。按《州志》:「諸夷雜處,種類非一。惟僰人知書,易於化導。俗淳訟𥳑,喪葬相助。每旬二、七日為市。文行特起之士,間見迭出,聲名文物之盛,不下內地。」

呈貢縣

去省未遠,習俗多同。士秀而文,能尚禮節;民樸而儉,勞於胼胝。科名蔚起,代不乏人。按《縣志》舊習,六月二十四日,各村人多聚於繡毬山角力跌腳為樂,知縣夏瓆禁革。二十五日,城內跑馬為戲,夜燃炬照田。

安寧州

漢彝雜處,相沿既久。自明洪武間,人多習儒,誦讀之聲,遍於閭巷;科目之盛,濟美後先。文物衣冠,幾與中州埒。俗尚儉約,不事浮誇,鄉人多負薪自給。猓僰之性,喜禱鬼神。近亦薰陶教化,漸符漢俗。按《州志》,「婚禮一遵家禮」 ,聘資妝奩,各量貧富以為豐儉。《喪禮》衣衾棺槨,各稱家之有無。紳士一遵家禮。

羅次縣

民生樸素,不善商賈。士安誦讀,農務耕耘而外,安分省事,少奢華之風。按《縣志》:「羅次去府城百五十里,田高水下,地瘠民貧,不事浮華,多尚古樸。婚喪二禮,俱從簡略。其俊秀子弟,亦知從事《詩》書,惟不知織紡。」 康熙五十年,署縣梁衍祚捐貲教民織紡,今亦稍有成效。

祿豐縣

士敦禮儀,民畏法度;言語服飾,尢為淳樸。土人散處鄉村,雖椎髻鶉衣,皆安耕鑿,咸聽吏治。按《縣志》:「米穀不知積貯,器皿多用瓦器,衣服不事幣帛,婦女不知紡織。」 壬辰秋,縣令劉自唐出示,并延善織者朝夕勸諭,有耆民林蕃首倡董率,漸次成風。

昆陽州

地薄民淳,漢彝雜處。士民耕讀,各樂其業。居家儉樸,畏法少爭。惟彝人言語服飾、婚姻喪祭,不無稍異於漢人。

易門縣

彝多民少,性健好爭。山谷高深,地半荒瘠。邇來沐浴久,而士亦知書,農安耕讀,稍有淳風矣。

雲南府祠廟考   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昆明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東。明洪武元年,令天下郡縣置山川壇。六年,定風雲雷雨及境內山川、城隍三主,共為一壇。春、秋二仲上巳日祭。各郡縣同。

社稷壇 在府城西。明洪武元年,令天下郡縣置社稷壇,祭以少牢,春、秋二仲上戊日祭。各郡縣同。

郡邑厲壇 在府城北。明洪武二年,令郡縣立厲壇,每歲清明日、孟秋望日、孟冬朔日祭,無祀鬼神,各郡縣皆同。在府州曰「郡厲」 ,在縣曰「邑厲。」 城隍廟 在府治西南。明洪武二年,令有司祭城隍,仍前代禮。府封威靈公,州封靈佑侯,縣封顯佑伯。三年,改今稱。廟三楹。中祀雲南省都城隍之神,左祀雲南府城隍之神,右祀「昆明縣城隍之神。」

旗纛廟 舊在府治南。康熙三十年,總督范承勳、巡撫王繼文新建於總督箭道後。每歲春用驚蟄日,秋用霜降日,以督標中營副將主祭,撫標及城守各營將官陪祭。

關帝廟 :在府城南。每春秋丁祭後,擇吉以雲南府知府主祭、同知、通判陪祭。其外府、州、縣者,即以本地方官致祭。

文昌祠 。在府城西門外,有司以時致祭。武侯祠 。在府城五華山,有司以時致祭。「報功祠 」 ,原建咸陽王廟,祀元賽典赤黔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