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揭碑國門,明不得已而叛,西瀘令鄭回撰文。按《明一統志》在太和縣,蒙氏閣羅鳳叛唐歸吐蕃。揭碑國門,明不得已而叛。

金剛城 ,在佛頂峰麓。南詔雲:「南王築。」

《南詔城》遺址 凡七,一在河尾里,一在關邑里,一在太和村,一在北國,一在蟠溪里,一在塔橋,一在摩用,皆為備吐蕃而設。

「玉手碑 」 ,在崇聖寺。僧念菴書《證道歌》,刻於石。以其右手自腕至掌,瑩明如玉,故名。

《玉磬碑 》,在蘭峰無為寺,《汝南王記》。

「桂樓 」 ,在蟠溪。楊黼讀書處。其下有「退筆塚」 ,今圮。

白虎墩 在感應寺。昔傳有僧在廚炊黍,見白虎入,急以甑縻擲之,繞其頸而遁。明視西廊塑虎,頸有甑縻焉。寺廢墪存。婦負石 在城南和陽鋪。昔漢兵至境,見婦人負大石,眾咸驚異,戒勿露刃,但略其地為葉榆縣,後人祀觀音像於上焉。

天橋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俗謂觀音。鑿石以洩洱水,下斷上連,石梁跨之。兩巖激水濺珠,宛如梅綻,人呼為「不謝梅。」

洱海月 在下關,五更時月落已盡,水中猶現一輪,惟十一月見之。

石馬泉 :在城西,明楊慎刻禹碑於石上。按《明通志》:「水味甘冽,源出西天竺。」

翠華堂 ,在無為寺。元世祖駐驆之處,萬松鬱然。

「寫韻樓 」 楊慎著《六書轉注處》。

「混沌亭 」 ,在龍尾關西谷中,有《李將軍祠》,為唐死事之臣,南詔祠之。

占文閣 在府城西南。每星回節,似有火炬出焉。土人以占科目之多寡。

觀音石 ,在三塔寺南,上有楊黼《八分書志》之。風孔 在三陽峰蔑原之上,風從孔出,刺人肌骨。

「日課巖 」 ,在洱河東北,山有懸石,可三尺許。昔僧慈濟日於石上課拜,後化去。

香巖佛蹟 在中峰之半,異香逼人,傳為「佛蹟。」 《趙州》

孔明故壘 在州東北三里九龍池山頂。建寧縣城 即今迷渡。武侯南征,置縣築城。白巖城 ,在州東南六十里。明嘉靖間,通判張民築。今存廢址。

仙橋 在白巖川西山。南詔時,有杜老蠻者即巖構寺。上有獨木橋,其木異常,每月十五夜,橋木自換。又有奇樹,名菩提樹,一名「思維樹。」 《孔明印 》在定西嶺,巖間刻印篆,傳為武侯所作。

唐城 ,在州南十五里。唐李宓築。

彩雲城 ,在白巖西山下,即《一統志》所謂文案洞城也。白國王張龍佑那築。

御井 在州北十五里。元世祖駐驆此地,時大旱,兵渴,世祖禱神鑿池,泉忽湧出。

鳳棲木 在白巖赤水江,有古樹二株,昔傳鳳棲其上。

雲南縣

鏡州舊城 在縣西南,唐置,遺址尚存。

舊勃弄匡川縣 ,在縣東南。

地符石 在縣西三里,石上有鳥篆,赤如丹砂,人莫能辨。按《明一統志》「在雲南縣西二十五里,石上有篆文如印,人不敢踐。」

《龍馬跡 》,在青龍海之西,石上有人馬足跡各一。

鄧川州

諸葛寨 ,在州東三十里。豬洞南山頂有石牆遺址,相傳為武侯駐兵處。其下有龍潭,石壁刻星雲人馬之形,孟獲所據銀坑洞即此。德源城 在城東,昔鄧賧詔居之。南詔既并鄧賧,其妻慈善不屈死。南詔旌其城曰「德源」,事詳《列女》。

浪穹縣

鳳羽縣址 在縣南,今名「鳳羽鄉。」

天鼓石 在縣西山半,高四尺,方一尺五寸。段氏時,有高僧鑿底為孔,欲函己骨。及茶毗日,有天鼓鳴。

三營 ,在蓮花山下。元世祖人大理,以此地為吐蕃襟喉,留軍三百戶鎮之,因名。

古柏亭 在縣東五里。元咸熙初建。今亭廢柏存,輪囷如蓋。

觀音巖像 在縣西雒馬井江邊。

《占農》石 :在鳳羽鄉,石竅中有物如蛇,見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