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龍潭河 :在治北七十里。

龍井河 :在治東九十里。

白龍潭 :在治北五里。

七犀潭 :在治南九十里。

黑白龍潭 :在治北七十里。

雙龍潭 :在治西十五里。

必旦龍潭 :在治南九十里。

矣度畝龍潭 :在治南八十里。

渴池 按《明通志》:「在州海口海眼之中麓水甚清澈,熱如滾湯,每歲秋冬,鄉人多赴浴之。」 巔崖溪 ,在州東北十里茶部衝村,兩崖相對,一水飛瀉。

通井 按《明一統志》:「在州治南,水甚潔而旱不涸。」

通海縣

諸葛山 在縣南三里。俗傳武侯曾駐兵於此。秀山 在縣南,一名螺峰。巖巒蒼翠,黃龍山居左,白馬山居右。登臨俯瞰,城郭湖光,煙霞奇幻。按《明一統志》:在縣南六十里,又名青山。列翠如屏,下瞰長河。山半有判府泉,味甘而清,飲之令人肥白。其麓有秀山,泉亦清美。

筆架山 在縣東十里

僊人坡 ,在縣東南二十里。每晨有沙印人跡數百,去之,明日復見。

富春山 去縣東十里。為董莊愍故里。

掛榜山 :在湖之外,遙對學宮。

窯山 在秀山右腋

白馬山 ,二山皆有谿水,入於湖。

東華山 ,山下泉澗入於河。

《鼉山 》,或石如拳,土如阜,結為金魚螃蟹鎖水口者,纍纍而若若。

「白馬巖 」 ,皆「秀山」 分支之形勢也。

通海湖 在縣北三里。一名杞麓湖。源自河西縣,周八十里。相傳昔水澇不通,有僧於縣東北石筍叢立處,以杖穿穴洩其水,因名「通海。」 白龍潭 在秀山過峽處,潭水甚小,其源甚深。白龍之尊,雄長東迤。

地藏寺潭 :在縣治東山。

小龍潭 在姚家灣

中龍潭 在金家灣

大龍潭 在小新莊。諸水匯沈家橋溝達於湖。烏龍潭 在東華山。

溫水塘 在秀山之西

「香墨泉 」 :在學宮後。

《白馬泉 》在秀山之東,水由大橋溝入湖,此橋易淤,宜濬築之,以通水道。

清水泉 在江家沖。其水或由「新村溝」 達於湖,或由楊廣溝達於湖。

洗頭池 諸水會秀山溝達於湖。

「大龍井 」 在秀山麓。

僊人井 按《明一統志》在縣南二十里僊人坡下。

河西縣

螺髻山 在縣十五里許。上壘石塔,塔前有池,中多蓴菜。其北長松挺秀者,為普應山。按《明一統志》在縣西五里,山頂如佛之螺髻然。

琉璃山 在縣北。按明《通志》,元時土酋建,居其上,城寨三層猶存。山勢崔巍,一縣偉觀也。按《縣志》,一名三台山。土皆五色,每初日注射,晶晶若琉璃,光瑩璀璨。

碌溪山 在縣東北,四圍皆水。按《明一統志》:「望之宛如錦屏。」

杞麓山 在治東五里,一名「魚山」 ,一名「碌溪山。」 自譚家營而下,碌溪湖在其西,溶湖界其腹,南入杞麓湖中。居民環處,其下雜植桃李,水色掩映,石勢嶔崎。

青山 在治北三里,群巒端麗,如拱如伏。白塔山 在治西北五里。元人塚墓多在其上。夾雄山 在治東北二十里。巍然特峙,為新興、寧州、河西通海諸山之祖。大溪水出其下。碧山 在夾雄山之南。群山環拱,一峰獨出,蔥蔚之色,輝映東渠。

茶山 在治南八里九龍池上。

蛾眉山 :在治東北六里,一名「龜山」 ,形若蛾眉。民立祠祀山神。

慈蔭山 :在治北七里,其狀若屏。慈蔭寺在其下。

曲陀山 :在治北三十里。林木茂美,氣象弘敞。元人立關其上。

翠雲山 :在治南十五里。

天壽山 :在治西五十里碌碑鄉碌碌河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