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峻水深,土人於此祀段平章。

古城山 :在治西五十里碌碑鄉。群山四合,此獨居中。蒼藤石壁,大有林壑之趣。

仙人洞 ,在治西五十里碌碌河邊。洞甚敞,清泉乳滴,結為石筍,作玉柱、鐘鼓、鳥獸之形,不可名狀。

普應山 在縣西,建有「圓通」 古寺,以「普應晨鐘」 為景。

佛光山 在縣西十里。其形中高,左右稍下,圓若佛光。

翠微山 在縣東。其山清秀,狀如翠屏。

仙人洞 ,有三,一在縣西四十里溫泉下有石門二扇,外石形如獅象,內深廣十餘里,遊觀者執火聚眾,乃能入之。一在蒙自縣東七十里,寬二丈餘,四面石壁懸柱如鐘狀。一在納樓長官司東北五十里,流泉湧出,樵人往來,嘗聞洞中有聲,如呼雞犬者。

東渠河 在縣東,源自水磨村北。舊有河泊所,今裁。

碌碌河 在縣西北。源發新興,入於曲江。煉莊河 在縣北百里,出勝郎山,後經羅呂鄉山麓,灌溉煉莊田地。

杞麓湖 在治東三里,西流貫注通海。中有數島,民居其上,望若浮槎。每旭日東昇,煙光水氣與朝霞相映。

碌溪湖 在治東北三里。上承長河諸水,夏秋漲溢為其尾閭,產魚甚美。

溶湖 在治東北六里碌溪山隈,居人治圃其中,植柳為界,水色澄清,參差映帶,不減西湖。普應溪 在治北關外,發源螺髻山下,北行東折,及於縣治。每漲發,水無定位,山岸當之輒潰,不及城者數尺。

長河 在治北三十里。發源曲陀關下,經東渠諸村,出碌溪、三渡入杞麓湖。泥沙積久,水出地上,每泛濫,輒為民害。

窯沖河 在治東北十里。發源譚家營山後,東流折而南,自白石甸入於湖。渾濁多泥,公楊兩嘴、白石甸島皆其所淤。

葉家河 :在治南三里。發源螺髻山下,東流出陶家嘴,與碌溪山、公楊兩嘴、白石甸、大河嘴諸島迴環交織,羅於縣東湖中。

東山河 :在治西五十里碌碑鄉。發源曲陀關,下至東山合湖水東南流,過古城山下入碌碌河。

舍郎河 :在治西六十里。由舍郎村東流,經木加沙入碌碌河。

九龍池 在治南十里螺髻山下。中有九阜浮於水面,狀若龍首,蹈之輒墜。

龍潭 :在治北二十里水磨村。水源洪大,後有長河流出,故北路常受害。

古城龍潭 :在治東北二十五里古城村。水寒田薄,居民甚貧。

碌碌塘 在治西北勝郎村,延八百步,袤五十步。明築。

祿卑江 按《明一統志》,在縣西五十里,一名沾夷江,源自新興州,流經縣境,東入於曲江。三龍泉 按《明一統志》,在縣北一里。舊傳有人汲水,見內忽化一物如蛇,有三頭,立廟其上。九龍泉 「按《明一統志》」 ,在縣西南十里,延百步,昔有僧見降龍有九頭,遇旱禱雨。

嶍峨縣

桂峰山 ,在縣南二里。多生叢桂。

五鳳山 在縣西六十里。按《明通志》:在縣西南九十里怕念鄉,五山連峙,狀如五鳳。

錦屏山 在縣南

嶍山 在縣東。按《縣志》「東北二里,元時建縣其上。」

峨山 在縣南

旗鼓山 ,在縣東北三里,宛如旗鼓。

帽盒山 在縣西,宛如帽盒。

屏風山 在縣前,列如屏幛。

紅石巖 在縣西二十里。巖上有桂一株,開時芳香數里。

邃巖 在縣西百二十里興衣鄉巡檢司前。其巖深邃廣闊。

東瓜山 在縣南,為縣治案山。

巽峰山 在縣東南五里。上建塔二座,以為文筆。「如是」 庵建於山麓,花木幽雅。

平頂山 ,在縣西南一里。宮宇森森,臺榭峨峨。山徑逶迤而上,一望縣治,咸在目中。

掛榜山 ,在縣西南二里,與文昌宮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