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蓮石穴,崆峒盤折而上,令人有挾風羽化想。僧齋靜室,如蜂房鵲巢。下臨絕壑,有溪名「萬花」 ,漣漪可濯。卉草沿堤,遊人四時不絕。

寶泉山 俗名「梁王山」 ,禮社江發源於此。葉鏡湖 在縣南三十里,中有石如鏡。

一泡江 :源出寶泉山,流遶縣城,入青龍海,經鐵索營,歸金沙江。

青湖 在縣西南,其深莫測。永樂七年,黃河清,此水亦清,至今不濁。

溪溝 在縣西三里。源出寶泉山,入定邊界,夾岸十里,花卉繁茂,即「萬花溪」 也。

青龍海 ,在縣東南十里,水源出入,迴折如龍。《周官》些海 ,在縣東北十五里。按《明一統志》又曰「小蒙舍海。」

龍洞 ,在縣東五十五里。疊嶂層巒,中涵巨津。《鄧川州》

象山 在州西,州之鎮山也。

臥牛山 在州東北

東山 在州東七里,下有龍潭。

鼎勝山 在州東南。洱河為帶,渚嶼縈迴,波光瀲灔。鐘山 ,在州北八里。昔鄧賧詔避兵居之。南詔潭 ,在州西二十里,闊十餘里,三山環峙,萬木陰森。一面有石牆,為昔人避兵處。

星鯉泉 在州東十里。其中有魚,額多星點。按《明一統志》:「自山麓石崖下湧出,注為池,深不可測,灌溉甚多。」

《羅時》江 ,南流入洱河。明知州周之相開河尾一道,灌溉賴之。

浪穹縣

方丈山 在縣東

靈應山 在縣東二十里。巖有石像,禱雨輒應。按《明一統志》,在縣東二十里,峻拔高聳,上有石巖,巖中有石觀音像。

天馬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上有鎮蝗塔。佛光山 ,在縣東二十里。山半有洞,可容萬人,後尤嶮。名一女關,明征普篤顏於此。寧山 在縣西。按《明一統志》:形如鳳翼,又名鳳翼山。

鳳羽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舊名「羅浮。」 蒙氏時,有鳳死於此,九月百鳥咸集,啁啾哀鳴。土人以火取之,多得異禽,故又名《鳥弔》。

罷谷山 在縣北二十里。傳為蘭滄江之伏流。蒙次和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三面險峻,一面臨河。昔施浪詔居焉。

蓮花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按《明一統志》:「狀似蓮花,三面陡絕,惟一面才通一馬。」 山麓有唐僧三藏所建浮圖,鎮紅孩兒之怪。

洞山 在縣西南。洞中有水,上承巖溜,其聲珊然。

大營河 在縣東十里,經水皮村,會於寧河。九龍泉 在佛光山下。其泉有九,俱自石竅中湧出,灌溉賴之。

賓川州

雞足山 在州東一百里。一頂三支,儼如雞距。《名山記》為九重巖,上有石門,曰華首佛剎,大者凡七十三。仙靈窟宅,名勝不可悉載。《佛書》云:周孝王五年丙辰歲,迦葉波既付法,阿難乃持僧伽棃衣入雞足山,以待慈氏下生。傳即此處。鍾英山 在州東百里。饒竹箭毛革之利。筆架山 ,在州東五里,拱向學宮。

烏龍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東建白塔,北多奇石,有觀音洞,石像大士,貌甚莊嚴。按《明一統志》:「白塔山在烏龍山之東麓,其上有塔。」 奇石山在烏龍山之北麓,山多奇石,空竅玲瓏,上有大王廟。觀音洞在州西南,崆峒㟏岈,奇詭不可名狀,中有天然石觀音像。

翠屏山 在州西北四十里。按《明通志》:「形方而頂平,蒼翠橫列如屏。」

金沙江 在州東北,即若水也。

孫水 在州東北。金沙江之別流。《水經注》曰:「白沙江,司馬相如梁孫原,即此。」 南入若水。按《若水經》,金沙江巡檢司地,與繩水、孫水、淹水、瀘水、大渡水會為一津,東流注馬湖江。武侯南征,曾渡此處。

七溪 :曰「鐘良」 ,曰銀。曰「石寶」 、曰「寒玉」 、曰「通洱。」 曰「赤龍」 ,曰「豐樂」 ,皆資灌溉,而豐樂為最。

大河 ,出梁王山,合竹泉、橫溪,經州北入金沙江。

金龍湫 在州西百里。按《明一統志》:「洱河之東,林木茂密,泉聲混混,行人過之,毛髮悚然,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