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加犁耙,土乃滑膩,氣乃蘇暢,方可布種。倘燒梨少不盡善,而或失時,則秧未可問矣。土脈薄水遲,仲夏乃得插。禾田高下不一,其形如梯級、如水裂。其坵如初月、如斷核、尖凹曲折如曲蚓,非直方易治者。以故培塍補罅,役工尤鉅。禾插後,雨《暘時》若則可,不則蟊害頓生,秋實因以遂耗。穫時正值秋盡,霪雨方殷,未芟者黃落滿畦。既芟者粉芽在穗。倉箱之望,將何慰之。農之病有如此。

山谷向陽者,可荍、可稗,可麥、可菽,彝民以之為天。然非茂草豐林,則磽确無穫。刈之於冬,焚之於春,繼之以犁以鋤,視力田尤倍。種後少雨多霽,則庶幾矣。若遇霪雨,俱歸烏有?幸而及熟,又有野獸所耗,則徙家就之,種費穫微,竟同傭者取值。憊哉!山農洵目擊而心傷矣。

城內居民頗工紡織,村寨中間有之。然粗薄不及《蒙永》,闊不盈尺,長僅三尋,本地衣之,他郡不知取也。

郡稍產穀樹,居民因習造紙之業者三五家,細白不及榆製,聊以供日用書翰。

彝性鈍,不善藝,農隙則為傭。凡木工、石工、陶人、冶人輩,俱自鶴劍來此郡利之以廣物用,彼利之以資身口,生長世及,殆忘其為世籍矣。郡農器頗輕於他郡,以土淺故也。農人刈稻畢,曬穗於畦塍及田間,用大斗可容數石,名曰「海簸」 ,四人環立,持穗而擊,稻遂落於簸中,人日可得石餘。遠村亦曬穗於田,以篾笆鋪於地上,堆穗於笆,以足揉之,稻隨以落,日亦揉獲石餘。山間彝人打荍稗,以一木長三尺,其端如鉤,兩手持木,反覆擊之。其江外困思龍山間,微產鐵礦,彝人入山,日一往還,得之少許,煎而成鐵,只堪鑄犁。造製器物,則裂綻罔成,蓋土燥氣薄致然也。惟是煎礦之爐風箱用水力,大抵以水之去來為箱桿之出入,亦小慧之可觀者。

郡中亦有紡織,習染者不過數家。村民稍植靛,且有「野靛」 一種,色鮮堪用,然不及他地所造,僅充土人衣著而已。

郡中彝多漢少,大抵種荍不種粟,栽麻不栽桑,造碓不造磑,畜牛不畜馬,非民之惰,亦土之宜,習之便也。

元旦 焚香祝祀,卑幼禮尊長往賀親知如他郡儀。但郡人多持齋者,高年輩持誦二氏遺典,詠讚之聲沸騰。

元夜 燈光間有之,但如晨星落落,火樹銀花之盛,未之見也。初更以後,六街寂然矣。六之夜,老幼婦女持香緩步,群行城市間,間遇闤闠通衢橋巷轉路處,插香一枝,二更後方靜。俗稱為「遊百病」 ,殆亦禳祲之意。

清明 有「拜掃」 之例,郡人先後行之,誠謹可風,不類登遊侈靡也。

午日 角黍蒲艾遺餽皆然,獨是陸處萬山,龍舟弔屈,實希有事也。

季夏廿五日 為「星回節」 ,俗呼為「火把節。」 日暮燃火炬於門,燒小炬於田,以杜蟊害。視火紅紫色為稔年,為家道昌熾,色淡而暗則有差。切生肉為膾,雜以鹽蒜辛辣,合食暢飲以為歡。畜馬者馳驟於火炬下,蓋欲嫺熟其目,使無驚眺之虞。彝人則先一日慶節,如前飲食,但慎重於新歲祀先等城市。漢俗則廿五日也。

孟秋望之日 ,郡人先一日祀先,獻饌具楮祭奠於家,焚包送於門外,間亦有哭泣盡哀者。聞之,令人酸鼻。且有合資設賑濟事於寺觀者,亦見報本之意。

「中秋 惟簡淡從事絃歌,深夜以待月華」 ,則未之聞也。

《重九 開樽看菊》,城市皆然,惟不事佩茱萸,登高作賦也。

十月朝 為拜掃之辰,往祭亦無定期。

冬至 ,彝俗以糍餅蜜相遺餽,漢俗則否。郡俗謹飭,不樂遊賞。歲惟東嶽誕日,群而往焉。賽祭畢即返,從無縱飲豪呼、酩酊郊原者。四月八日,浴佛會郡城中庵剎主僧設彩亭奉釋迦太子香水浴之。檀那有往觀者,齋茶一設而返。

在城與《右甸》及凡孔道街場之區,多有各省流寓者。服食、器用,冠婚、喪祭,俱同中州。其育子孫、置田廬,與順俗無異。且有遊泮而稱「秀良」 者,不一其人矣。

雲州

按州自開闢以來,陸續寄居,漢人漸多,俱各省及他郡來入籍者,其習業、服食、器用,俱相髣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