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趨吉堤 在州北八里。明崇禎七年,庠生周士麟、《鄉約》張戩、貢生吳魁南重修。夏秋水漲,以便往來,行人樂之。

魯沂堤 在州南一里。水低田高,築堤分水,東西灌溉。

水車閘 順江田高水低,於江中淺水之處安閘製水車日夜自轉,汲水灌溉。

響水壩 田中無水,鄉紳李猶龍由山鑿石,引水灌田。

太液湖壩 壩下有田,水漲多致湮沒,築壩防之。

《土白勒山水 》。山水從石路分三路而出,視沂水尤大,一路平坦可引至州,其水如前數坑泄漏。知州張含章捐百金築堤引水,今已至康虐村,改水田居半。

歹魯村 在州西五十里,即三峽江水。民間鑿山開石,築堤蓄水,以資灌溉。

馬龍州

楊柳壩 在州東七里,灌西鶴樓田。

石橋壩 在州北十五里。

史家閘 在城東三里,積瀟湘江水。

梅家閘 在城東二十里,積太平橋水。

土壩 在城東一里。積瀟湘、北沼二水。

恭家壩 在城東三十里,入南海圩田。

尋甸州

歸龍堤 在州南二里。明萬曆間,知府李遇春砌石堤三十餘丈。民德之,名「李公堤。」

龍潭閘 在州北四里馬街,引水為學宮襟帶,亦灌田畝。

曲靖府城池考        通志

本府。南寧縣附郭。

曲靖府城池 ,明洪武二十年建,周六里三分,高三丈,設四門:東曰「樂耕」 ,南曰「來薰」 ,西曰「勝峰」 ,北曰「迎恩」 ,增二敵樓於城北,久圮。

皇清康熙二年,總督卞三元、巡撫袁懋功、安普道趙

廷標,副將白世彥、遊擊董朝祿、單繼唐、知府李率祖捐俸重修,有池。

外州縣

霑益州城池 ,即交水城。明天啟三年,巡撫閔洪學建,周三里三分,高一丈九尺。

皇清順治十六年,遷霑益州治於內。其舊《霑益州城》

為《尋霑》營遊擊,駐防無池。

陸涼州城池 ,即陸涼衛城。明洪武三十一年建,周六里。

皇清康熙六年,裁衛歸州,移州治於《內無池》。

羅平州城池 ,明萬曆十五年建,周四百六十丈,高二丈,壕引河水。

皇清康熙四年知州王鴻勳修。按《州志》,明萬曆庚寅

年,始遷州城于鑞山之下。周圍三里,門四:東名「賓曦」 ,南名「阜民」 ,西名「沂浴」 ,北名「拱極」 ,惟此門未開。池寬二丈,引沂水入池,旋繞周匝,更從城中穿流,以防風火。今已廢弛。西北樓久傾,東、南二樓為遠近所瞻矚。知州王鴻勳修未久而傾頹殆盡,知州張含章改為平房。

馬龍州城池 明萬曆四十年,知州張鑑建,周四百五十丈,高一丈三尺,無池。

尋甸州城池 明成化十九年,知府屈伸創築土城。嘉靖六年,為安銓所破。十二年,撫按檄知府劉秉仁等相地改築,砌以磚石,周三里三分,無池。按《州志》:「周三里三分,中穿一里三分,背西面東。」

皇清康熙七年二月,火災東、北二門,城樓,皆燬西、南。

二門城樓傾圮。三十三年,知州黃肇新重修。《平彝縣城池 》:「明弘治七年建,正德二年遷建。周圍二里一百六十步,高一丈二尺,垛口八百六十四,無池。開東、南、大西、小西四門,建東、南、北、大西、小西城樓五座,鋪樓十八座。」 天啟二年,為霑益土婦設科等焚毀,明年,參將袁善重修。

皇清康熙三十八年,知縣任中宜重修,及東南、大西

小西城樓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