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里,三峰峙立,中峰獨出。昔有白龍馬見其間,至今石槽尚存。鄉人結廬於其上,曰「萬山雄鎮。」 席帽山 俗名老哈坡,在城西南一里許,以形如席帽得名。

蒙洞山 在城西北五里。下有洪源洞,高二十餘丈。

落蒙山 在城西一里。今名古城寨。元初建《羅山縣》於此。

宗孟山 在亦佐城東南五里。彝呼山之至尊者為《祖慕》,訛為《宗孟》。

旱改山 :在亦佐城東十五里。遇旱,縣人禱之輒應。

矣層山 在亦佐城西三里。山有清泉,居人皆汲飲之。《彝》語水為「矣」 ,因名。

法圖山 :在亦佐城東南百里。巖壁聳高,彝民禱祀祈年處。

龍馬山 在亦佐城東五里。石巖壁立,每遇微雨,石上如物蠕蠕欲動。相傳龍馬出現,故名。塊澤坡 在亦佐城西十里。山坡崇陡紆迴盤屈之徑劃成鳥形,故名。其巔為鸚鵡嘴。舊亦佐知縣邢偉作亭於上,額曰「若凌霄漢。」

以則坡 在亦佐城南一百五十里,山峻而險,其上有石,或蹲或眠,如人物狀者,不可勝紀。其地產蘭,四時幽香不絕,亦荒服之勝概也。五里坡 ,在亦佐城東百里,陡峻難行。康熙四十年,知縣任中宜督工治平,可通輿馬。

宣威嶺 在城東十五里。滇黔交界迎送之盡。境有亭,曰「萬里亭。」 明景泰中,巡按御史洪弼立坊其際,曰「滇南勝境。」 學道壽以仁重修。黔旅至此,覺山平天闊,東望則箐霧嶂雲,天限二方也。獅子洞 在城南十里。水從洞出,波光蕩漾,上下相映,可舟可漁。

三門洞 :在城西北三十里。

落水洞 ,在城西北十五里,有竅九十九,水溢,從竅出。「洪源洞。」

天生洞 :在城東南一百二十里。

韜光洞 ,在亦佐城東南二里。必然火,然後可入,不知深遠。程封題曰「韜光洞。」

「響水河 」 源出白水,有深潭,天生石壩。

多羅海 長五里許,遇霪雨,則氾濫汪注若海。滇人見陂澤即云「海」 ,故名。

十里河 在城西南二里。合清溪河水至羅平,由廣西泗城達廣東入南海。

黃泥河 在亦佐城東百里,一名「小黃河」 ,四時水色常黃。源由樂民所,北繞東歸,南入羅平江。蒲織河 在亦佐城東南九十里,中生九節蒲,其狀如龍,又如織成,屈曲迴環,盤繞水面。塊澤河 在亦佐城西南十五里,源發白水驛,達羅平江。

以則江 :在亦佐城南八十里。

雙碧潭 :在城東一里。

鯉魚潭 在清溪之上。天將雨,則水渾,既清即晴。

響水潭 :在城西八里。

黃龍潭 :在巒岡山下。

古城潭 在古城寨下

水利附

本府。南寧縣附郭。

北沼堤 在府城北門外。

西湖壩 在城東北十里。明洪武間,作閘瀦水,啟閉以時。按《明通志》:後為冨人所占。弘治十二年,同知胡光具其事陳當道,始覈出。

天生壩 有二:一在城南瀟湘水上,一在城北四十里,灌溉之利甚溥。

暗洞堤 在府東十里

霑益州

交水壩 在州南一百七十里平蠻鄉。塊步、臘溪二水相合,又名交水河。明宣德間,千戶梅用鑿石為壩以行水。

大壩 水出木容箐。明洪武初,指揮劉璧築壩釃渠為三閘,以蓄洩水道,灌東南三鄉四堡之田。

小壩 在州治西五里

阿龍溝 ,在州東三里。灌河東諸田。

陸涼州

楊福村壩 在州東三里。知州陳文著建。冷水塘閘 。按《州志》:「在州東北六里,郡田多資灌溉之利,即洗馬河源。」

龍洞壩 按《州志》:「在州北五里,田畝多資灌溉」 ,今改名湧珠洞。

羅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