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男婦以布帛束首,披氈跣足,山行如飛。

婚,漢人先以媒妁求女年命,問名、納采,用釵鈿、幣帛、豬羊酒果定之。四季禮節,以時往來。男女成長,復以釵服幣帛為聘,多寡稱家,然較前禮差厚。及親迎禮行,如制。彝人不計同姓,自相求配。多用牛羊為聘,以罈酒蒜肉為敬。若僰彝,不行親迎。餘禮稍與漢同。

喪漢人三日而殮,七日而葬。民間多用釋道誦經作福,謂之「追薦。」 獨士大夫家遵行家禮,如制彝人殮無棺槨,悉用焚化。刻木寸許,類人形,為祖宗祀之。親鄰送殯者舞刀發喊,謂之「趕鬼。」 不招魂魄,不設靈寢,意在遠害故也。

祭,漢人有春、秋祭忌日祭。彝人請阿吒唎為巫,祭山、禱鬼,鳴鑼吹角,噴油火以逐之。

元旦 ,漢人設香燭粉果,焚楮錢,拜天地、祖先,而後親鄰各相賀慶,留飲四、五日乃止。

元宵 ,各架松棚,懸燈綵,或為鰲山,雜以歌舞,夜飲達旦。十六日,男婦挑燈夜遊,謂之「走百病。」 清明 ,漢人插柳枝於戶,具牲醴,男婦拜掃墳塋,聚飲而歸。彝人無此。

端陽 ,漢人採艾懸門,用綵絲艾虎繫兒女背。多具角黍、蒲酒,各相饋送。新姻之家饋及衣履、花粉、銀幣,謂之「追節」 ;彝;俗無之。

火把節 考《古滇紀》,南詔疆盛,欲并吞六詔,於六月二十四日構松棚樓,張宴其上,詔諸王飲之,酒酣,縱火焚死,國人哀之。每年逢是日,舉火以弔,遂為滇節。至今漢彝屆期必採松棚油木攢為火炬,長者立於門外,觀火色,以驗豐歉,童稚各持小炬,用爛松木屑撒火上,光如掣電,聚飲為樂。彝人尤重此節,是日皆以生肉為飣,合果蔬細切,和蒜拌食,謂之食生。或云此節因諸葛武侯南征至大理,檄六詔王至龍關,誘登樓讌飲,乘王酒酣,縱火焚關,樓王并蠻兵多焚死。其說非是。考陳壽《三國志》,稱亮南征,首以恩信服彝,則知武侯必無此慘詐詭刻之舉,以前說為正。

中元節 ,自七月十一日為始,各設牲醴祀祖先,日進三獻,儼如生事之禮。至望日暮,焚楮錢送之。彝人是日炒豆麥獻之,以其餘交相饋送。中秋 ,各家設餅果獻月,老幼聚飲,夜分乃止。彝人間有行之者。

重陽 ,士大夫家是日登高,飲菊花酒,賞花為樂,又以糕果餽親戚,禮亦如端陽。然僰人亦有行之者,諸彝則莫之知矣。

冬至日 ,士大夫家互相拜賀,為酒餚以待賓客。民間以米造為茶餅,親戚交送,而拜賀之禮不行焉。

除夕 ,漢人家備牲醴楮錢。是晚,祀家神祖先。夜則設席,敘長幼,互相酬酢,謂之「分歲。」 易門神,換桃符春帖,以脩歲事。僰人之俗,略同彝人。是日宰牲祀祖,以松葉鋪地,蓬頭跣足,不序長幼,席地坐泡罈酒,插藤筒吸飲,著綵衣,吹蘆笙,男婦攜手舞蹈,和歌團遶。此彝俗之陋也。

姚安府祠廟考        通志

本府。姚州,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一里。

社稷壇 在府城西

郡厲壇 在府城北三里。

城隍廟 在府治西

八蜡祠 在府城東

武侯祠 在府治東十五里。

梓潼廟 在府治東南

武安王廟 在府南

關帝廟 在府南

文昌宮 在城南

東嶽廟 在府治南

《龍王廟 》有三:一在大石淜,一在白石的,一在大康郎。

三官廟 在府城西門外。

三皇廟 在府城北八里。

元壇廟 在府城西

晏公廟 在府城西

五顯廟 在府治南

聖母廟 在府城內東嶽廟左。

土主廟 在府治東

白馬廟 在府城東十五里。

李公祠 在府城外青蓮寺,祀李載贄。

聖母廟 ,即蒙詔時牧羊女,在白鹽井提舉司北。

大姚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