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增廣三十五尺,計五里五分,高二丈二尺,厚二丈。南門月城一座,週圍八十丈,高一丈四尺,厚九尺二寸。北門月城,即舊城也,為門四:南曰威遠門樓曰「來薰。」 北曰鎮遠門樓曰「拱極。」 東曰迎旭門樓曰「啟陽」 ,西曰望庚門。城外掘土為壕,闊一丈,深五尺許,南通青龍潭,西北通西龍潭,東合流入《漾弓江》。

外州

劍川州城池 ,明弘治間,知州李文築土城,地震傾盡。崇禎十五年,知州林明輔始建磚城,周三里,城樓四座。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地震圮壞。二十九年,知州張國

「卿修有池。」 按《州志》,弘治間,知州李文築土城一,圍於金華山左,地震傾盡。明嘉靖二十二年,本府知府周集建議築城,不果。萬曆十二年,州牧關志極,經營基址,議定工費,因陞任寢閣署州印。大理經歷李某者,奉文行催,伐石鳩工,築四門城基。崇禎十四年辛巳,州牧林明輔申詳修築,至癸未告竣。周三里三分,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二尺。磚垛石牆,垛口三千三百二十七,壕寬八尺,深五尺,城內馳道寬一丈,城外馳道寬一丈二尺。四門譙樓,東曰「嘉靖」 ,南曰「拱日」 ,西曰「金龍」 ,北曰「拱極。」 丙申年,州牧羅文燦以東門直衝州治,移北數丈。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地震,城牆并三處譙樓傾圮,惟

西譙樓不倒。二十九年,州牧張國卿重修。東南北建為鼓廳,城廓復完,沿壕樹柳。又因頻年霪雨,鼓廳垛口漸壞。五十一年,州牧王世貴重修,並設鼓廳,匾額與「西門」 稱。

鶴慶府關梁考        通志

本府

宣化關 在府西南二十里。舊設巡檢,今裁。觀音山關 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設有巡檢。金沙江渡 在府治東一百三十里。

跨鰲橋 在府南一里

新生橋 在府南二里

東山橋 在府東五里

大龍潭橋 在府東十五里。

金燈橋 在府東南二十里。

迎貴橋 在府南

落鐘橋 在府南五里。有溪源自西山龍湫,東入漾江。

鶴川橋 在府南十里,為通衢,地名「長康里。」 石固橋 ,在府南十四里。

永濟橋 去府一里

濟川橋 有二,一在府南十八里,一在劎川州南四里。

通濟橋 在府南二十五里。

鎮遠橋 在府西門外

清水江橋 在府西四十里。

周官屯橋 在府北七里。

象跪石橋 在府北十五里。

蜂蜜橋 在府北七十里。

小板橋 在府北

天生橋 去府一百二十五里。

三莊橋 在府治南三十里。土通判高浤、郡人段聯陞、向貞明等易以石,行人便之。

觀音山橋 在府南一百二十五里。

劍川州

勸農橋 去州一里

平濟橋 在州東三里

巖江頭橋 、柳邑橋 俱在州北半里。

巖場橋 、小石橋 俱在州北一里。

顛場橋 在州北十五里。

廣濟橋 在州西南三十里。

伽藍橋 在北門內伽藍祠前,鄉紳楊廷幹建。「小馬橋 」 在城東里許莊登溝上。

上大橋 ,在城東三里,合惠江上,鶴慶路所經。羅城橋 ,在州南十五里。

桃羌橋 在州南二十五里。

下大橋 在上大橋南,為東廂所經。

通湖橋 在城南四里。東西湖通處,柳道所經。海虹橋 在甸尾。舊名羅城橋,湖尾河上。迴龍橋 在楊堤坪,迴龍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