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軍民立石,有郡人陸雲逵記。

石朵潭 ,同知張廷俊修,灌溉軍民屯田千餘畝。

西登泉 ,泉之出甚湧,苦其散漫,淺而難容。同知張廷俊築高數尺,壅其兩旁,使水聚而不散,深而能容。經流三十里,灌西登等四村。近於康熙五十年河泛,衝壞舊壩,傷民田居。土官通判高宏改溝築堤,費工三千有餘,利視前更溥,灌溉三閘等十八村。

北青龍潭 潭處甚高,決之即竭。同知張廷俊修為上、中、下三閘:上閘灌等莊村屯,中閘灌河畔村屯,下閘灌妙登等三處村屯,民咸照閘放,不致侵凌,沿為定制。

南供河 水之源,發自山神哨,東抵漾弓江,南甸之田,咸資溉焉。維時有豪強窺利,偽報開墾,以輸賦為名,意欲從中途邀截之。知府王昂得其情,乃追帖削冊,以杜奸謀,刻石為制,自是而南甸諸民壅流之患絕矣。有楊士雲撰《記》。三閘河、西登二村 郡境。漾弓江出自麗江,勢處最下,旱則不受其益,澇則深受其害。知府馬卿巡視水利,村民洪籌山等言:「二村田地與麗江相連,惟自麗江築壩引流而下,庶可溉灌,不致荒蕪。」 馬卿乃移文麗江,著倉副葉大功、會把事和初承,率張、董二老人鳩工於漾弓江甃石築壩,高丈許,沿山開渠道,深七尺,闊如之。壩名曰新城,渠名曰靈濟,而水利永矣。

小柳場龍潭 ,潭分三閘,知府馬卿新築也。舊時任其出入,每多不拘,知府周集,增築百尺。今則計田之多少,準乎閘之淺深,沿而不改,民其永利也哉!

仙女井 在府一百三十里半子山北大凹石床下,湧出,自地中伏流半里許,始洩出為二流,民皆利之。

劎川州崖場水壩 ,在州西十里。乾旱之年,近城西菌賴其灌溉。古以哨兵守之,一有滲漏,即行修補。後因口糧奉裁,看守無人,遂至傾圯。協鎮馬聲捐修,不久又廢。

丁卯城水塘 羅尤邑水塘 西莊水塘漢登水塘 俱有稅糧。詳見《賦役》。

海堰 豬卷場、西莊、漢登三村,田近海濱,遇陰雨泛漲,瀕海淹沒。州牧張國卿親督村民,沿海築堤,堤邊植柳,而水患漸息。每村復徭役一人巡守,海防始固,須時加修補。

百節、規槽 、小甸、江場渡、下登三村,舊無水源,郡人金吾段晅度地捐貲,開溝,導易堤坪,水由規槽灌溉各村田地,為利甚溥。村人遞年每畝以升米報其功,至今仍之。其規槽跨大河,河闊三十四丈。規槽接連,兩兩相併,長木高撐,水自半空流注小甸,兩槽兩附,自東注西。江場渡、下登四槽合併,自南注北。每歲清明,「村人集眾伐木修補。其江場渡規水直達漢登,漢登係灌塘水,江場渡水利貪財,將規槽官水盜賣出界。江場渡反有灌溉不足者,每致爭訟,宜加嚴禁。」 以上各村,因艱於水,其田俱以《中則》起科。

石菜渠 在劎川州南,利田畝。

鶴慶府城池考   通志府州志合載

本府

鶴慶府城池 ,宋段氏時築。元末圮。明洪武十五年復舊址,列排柵。永樂元年,指揮李成等甃以磚石。嘉靖二十四年,知府周集設四門:東曰「觀瀾」 ,南曰「迎恩」 ,西曰「仰止」 ,北曰「拱極。」 北門月城,即舊御城。萬曆二十八年,知府祈雨,更開一門於西偏以便民。周五里五分,濠廣一丈,深五尺。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鶴慶總兵官林葵等、知府盧崇

義通判金應璧等重捐修。按《府志》,「鶴慶古屬要荒,漢稱靡莫。歷唐及元,或詔土人謂王為詔;或路南人多稱某路總管,沿革靡常。宋段氏時,惠高築城,形如龜。元末傾圯。至明洪武初,始設府治,統以土酋,守以禦所。洪武十五年,大理指揮脫列伯守禦恢廓,舊址原卑隘,僅容戎伍。正統間,易以文職。然郡而未城,非大」 觀也。嘉靖庚子,知府周集改築新城。週圍東三百一十四丈,南六十丈四尺有奇,西增三百一十五丈,北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