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之。
《五臺山游記》喬宇
「正德丙寅夏,發沙澗驛,由南峪口十五里入山,長松 古杉,掀空障谷,鹿遊于巖,鳥鳴于叢。上嶺至華嚴口, 望諸臺甚邇,靈雲怪霧,凄風密雪,相雜而起。恍然窅 然,倏陰以晴,造化奇觀,不可形述。」又「十八盤下嶺,石 徑确犖,萬澗汨汨泠泠,如笙如簧。」凡揭涉七十里,至 顯通寺。寺因北岡而來,風景殊絕,梵剎數十,擁于左 右。此下地漸寬夷,夜遂宿于顯通。厥明,山空澄霽,但 覺風颼颼起林間。有僧進曰:「諸臺風雪繁猛,石且冰, 路且泥,不利躋躡。」予笑而不顧,乘小輿徑上中臺。緣 岡行十里,至玉亭寺嶺。丹碧輝映,甍閣于山腰。又十 里至歡喜嶺。風果觱發,如隆冬時,幾不能往。稍憩嶺 下,風急和,遂至絕頂。見四臺各拱其方,如分如織,其 形勢又各秀拔,如爭奇鬥麗于雲表。余遂題名于壁。 薄晚下山,遊玉華、真容、圓通諸寺,皆清幽曠邃。寺傍 飲三珠泉,馨冽異常,其沸正如珠狀。去泉百步許,觀 七寶珠樹,高二丈許,下為一幹,岐分七條,上復拱合 為一。然後枝葉衍縱,披覆四下。復歸宿于寺。又明日 離寺山行,過飯仙山「陽伯峪寺」,二十里過竹林寺,又 過嶺,曰「金閣殿」,唐太宗所建,今已廢。下嶺為清涼寺, 遠望宮殿,綴附半巖,儼若圖畫。南有清涼石,幅員數 丈,重層複級而上,俗傳可坐千人。又行十里,晚至佛 光寺宿焉。已出在南臺之外也。
《五臺山獅子窟建十方院碑銘》唐·文獻
竊聞莖草炳陳玉宇,法界皆然;一毛恆轉法輪,眾生 盡爾。然羈旅靡歸,有假天王之賜屋;險塗思憩,須憑 智者之化城。心珠久昏,識浪方湧。非毗婆舍那,無以 瑩淨;釋妙奢摩他,何因止停?故有息心所棲,名為「精 舍」,無諍之地,號曰「阿蘭。」藉緣闃寂之場,蘄證菩提之 果。匪今斯尚,自古攸崇。須達倡建於袛陀,五竺因之 棋布。漢明肇營於白馬,九州式以星羅。錫飛驅鶴,廬 結代山之林;袖委藏龍,湖開邵武之剎。至若丹霞黃 雲之墟,紫玉翠微之宇,金璧煥如睹史,閒侔秦望之 《鵲巢》;琳瑯璨若爛陀,寂等華林之虎穴。慧幢布影,妄 知自破藤蛇;梵磬流音,塵夢頓空蕉鹿。況夫白業挺 離日之峻,元言擅彌天之長。沛八水而起焦芽,曜三 明而導冥躅。為九類智炬,闢三界覺津。諸有藉以拯 溺,眾聖由之發真信功首人天,澤敷幽顯者也。逮夫 法季,狐女登寶華之座,波旬竊釋種之衣。伊蘭糅出 乎旃檀,野干混跡於獅子。私法王之常住,染毛道之 貪婪。致使業雲紛掩於法雲,愛水滑淆乎定水。易首 滌腸之侶,望焉遠離;煩羊渴鹿之倫,眷茲相結。韋馱 太息,樓至悲啼。有雪峰上人,以杜多褆身,以毗梨範 世,深愍支那之頹流,期復畢缽之高軌。嘗遊清涼山 竹林嶺之獅子窩,見其地喬木森沉,雲興霞蔚,層巒 杳窱,翠複紫環。顧瞻爽氣而情塵銷,容與靈區而陰 宇廓。上人以為「可依神境,弘啟慧門,遵古宿之懿矩, 振我」佛之元綱。於是伐煩惱之稠林,薙無明之荒草, 唱導檀那,締構法苑。奠六度以為基,樹三德而成廈, 抗十通之楹橑,糾四攝之榱櫨,飾以道品之彩,繚以 法空之垣。聚是者必力荷如來,志援禪豆。參宗則拔 少林之二桂,語教則探賢首之頂珠。罔私眷屬,惟事 薰修。俾瞻禮者不必入法華而對聖如神英;安居者 無事,問飛閣而談真同道義。動容流盼,色總均提;觸 聽感心,聲皆尊勝。盤足而翱翔金色世界,掩室而親 近不動如來。是雖威音往會,無間斯時。豈云大智徽 猷,徒懷先古行且澍甘露於十方,綿佛日於三際,實 曠劫良因,群生盛遇也。余嘉乃事,敬銘其休。至如淨 住之規,則具澄公所列。《銘》曰:「惟人中師,作甚深事。妙 樹法宇,大庇無際。金色東往,蓮花西逝。斯宇一椽,靡 不畢庇。嗟嗟凡劣,窳狹自棄。於此神宇,不能遊憩。上 人蒿目,漚和解蔽。」隱來儀,波利攸戾。厥在聖流,罔 或弗至。凡聖同源,廣狹弗二。凡以有我,居廣若細。對 物斯兩,疇克攸濟。聖惟無我,入小無涘。我不可得,物 何成異?欲登斯宇,觀無我義。無我既證,自在遊戲。舉 足下足,曼殊室利。
五臺山部藝文二〈詩〉
《五臺山》宋·張商英
五頂嵯峨接太虛,就中偏稱道人居。毒龍池畔雲生 密,猛虎嵒前客到疏。冰雪滿山銀鍛煉,香花遍地錦 鋪舒。展開坐具剛三尺,已占山河五百餘。
《東臺》前人
迢迢雲水陟峰巒。漸覺天低宇宙寬。東北分明瞻大 海。西南綿緲望長安。圓光化現珠千顆。離照初昇火 一團。風雨每從巖下過。那羅洞裏有龍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