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6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畿輔通志》,山川恆山在真定府曲陽縣西北一百 四十里,即舊阜平之大茂山也。自渾源州發脈,由蜚 狐嶺達曲陽。《寰宇記》云:「舊傳一峰自渾源州恆山飛 來,故名。」又《輿地要覽》云:「山有太元之泉,神草一十九 種,服之可以」度世。

按《真定府志山川》:「恆山在曲陽縣西北一百四十里。」 《天文志》:「恆山,辰星主焉。」《爾雅》曰:「恆山為北嶽。蓋祀典 五岳之一。」《輿地要覽》:「其山有太元之泉,神草十九種, 服之成仙。唐貞觀間,忽有飛石墜于縣西,因建祠,自 是皆於祠望而祭之。」

「大茂山」,即神仙山,在阜平縣東北七十里,山下昔有 古祠。

《古蹟》四土山,在曲陽北嶽廟垣四隅,高三丈,基圓百 步許,當時樓臺今廢而基址存焉。

飛來石在曲陽北嶽廟內。《世傳》以為大舜十有一月 北巡狩,至曲陽,因阻雪柴望,有大石飛墜帝側,遂建 祠焉。細玩之,有磨礱形。想此石飛時粗厲,後人磨礱 以作美觀爾。

《祀典》:「北嶽廟在曲陽縣西附城,距恆山百餘里,舊在 山西渾源州恆山之麓,而嶽名不著。」《括地志》云:「北嶽 有五別名,一曰蘭臺府,二曰列女宮,三曰華陽臺,四 曰紫臺,五曰太乙宮。其立祠于此,不知始于何代。或 曰:唐貞觀間,忽有飛石墜于縣西,因建祠,于是望而 祭之,初稱北嶽府君,元宗開元中封安天王,宋真宗」 祥符四年,復加安天。元聖帝慶曆八年,安撫使韓琦 領定州事,責員外郎游君開重修立碑。元又加為安 天大貞。元聖帝洪武三年特定為北嶽恆山之神。 按《曲陽縣志》《方域志》:恆山在治西北一百四十里,即 阜平之大茂山也。自渾源州發脈,由蜚狐嶺達曲陽。 《寰宇記》云:「舊傳一峰自渾源州恆山飛」來,遂名。又《輿 地要覽》云:「山有太元之泉,神草一十九種,服之可以 度世。」

按《恆岳志星紀》,恆山為元岳,下鎮元州,上應元天,當 北方元武七宿,辰星在位焉。於方為北,於時為冬,於 行為水,於卦為坎,於支為子,於干為壬癸,於德為貞, 為智,於色為黑,於音為羽,於味為鹹,於數為六,於律 為黃鍾,於神為黑。帝顓頊之所治,元冥之所宅。 《山紀》:恆山,五岳之北岳也。《舜典》曰:「至于北岳。」《禹貢》曰: 「太行恆山。」《周禮》曰:「并州鎮山曰恆山」,《尚書大傳》謂之 弘山。漢諱文帝,改常山。唐元和中,更名鎮岳。宋諱真 宗,亦名常山。凡經史稱常山,皆漢宋人闌入者。《水經》 謂之元岳,又名陰岳紫岳。葛洪《枕中書》謂之太恆山, 亦稱恆宗,命岳茂丘《括地志》曰:北岳有五,別名蘭臺 府、列女宮、華陽臺、紫臺、太乙宮,釋家謂之青峰埵,道 家謂之總元洞天,金城福地,又名太乙洞天。應劭《風 俗通》曰:「恆,常也。萬物伏北方有常也。」《白虎通》曰:「北方 陰終陽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山脈發崑崙,其東北 一支,自積石而北入塞外,東為陰山,又南入雲中境。 從朔州西折而東,為寧武之天池,代之鴈門勾注,又 東為覆宿、夏屋,茹越書厓「突起于渾源州之南為恆 山,自恆山南出為太行、王屋,西南盡于河,東出為紫 荊、居庸,而東北盡于海。」《五岳圖》云:「恆山高三千九百 丈七尺,上方三十里,周迴三千里。」《福地記》云:「恆山周 迴一百三十里,其疆域在唐為冀州,虞為并州,夏復 為冀州,周復為并州。春秋時為代國,戰國時為趙國。 秦以後建」置分合不一,然凡因地冀并者,皆恆之四 履也。今之大同府,在恆北一百二十里,渾源州隸焉。 自州南十里入磁硤,又五里至岳廟山門,又十里陟 山巔,巔高入天際,松檜蔽空,風聲若濤,群山羅列擁 衛,若眾星拱極。其得名者曰大茂山,一名神尖山。嶺 則有天風嶺,一作天峰嶺、望仙嶺、果老嶺。峰則有白 虎峰,嶂則有碧嶂,巖則有夕陽巖,洞則有總真洞,一 名金龍洞、集山洞、白龍洞、還元洞。石則有石脂圖,窟 則有飛石窟,口則有虎風口,峪則有紫芝峪,谷則有 通元谷,臺則有琴棋臺、聚仙臺。泉則有潛龍泉。《福地 記》云:「恆山有太元之泉。」湫則有龍湫,井則有滌井。前 人標其勝概為十八景,惟大茂山、「天風嶺」,或以為「支 山」,或以為「恆頂」,不可攷云。恆距岱一千五百里,距華 二千一百里,距衡五千八百里,距嵩二千一百里,距 京師七百里,距晉省六百餘里。

《廟紀》:「恆山岳廟,創自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于宣武 景明元年乃災。唐武德間復建。唐末頹圯,金復建,天 會、大定間重修。金末廟燬于兵亂,元復建。元末復燬。 明洪武中,都指揮周立復建。成化初,都御史王世昌 檄知州關宗重修。弘治初,知府閻鉦檄知州董錫重 修。二十四年,奉敕擴修。都御史劉宇行視,以古廟陿」 隘,度地中峰之陽,建朝殿廡門,規制始備,改古廟為 寢宮。古廟在山巔,負艮抱坤,所謂「高入天際,松檜蔽 空」者。邃广若霤,中空若窟,深廣僅容殿三楹,脊隱于 窟,簷縮于霤,兩翼山削如壁,去殿五丈許。左翼自前 折而右如障所,不與右翼接者丈許如箭筈,因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