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坡」即緱山之麓,有古柏滿坡,故名。嘉靖戊子歲荒, 居民始取資食,日久遂殲。
「飲鶴池」在緱山上,今涸。
飲馬池在治東南仙居堡昇仙廟西南,即王子晉「飲 馬之池。」
張公泉:在治南緱山堡。俗傳宋時有張公,每取飲之, 故名。
馬跑泉在佛光峪。昔唐三藏往洪州歸至此所,乘之 馬,跑地得泉,今涸。
甘露泉在仙君堡南。泉水瑩澈如飴,故名。
靈泉在縣治南仙君堡浮丘祠東溝中。元致和間,泉 始出,澄澈可愛,若鳧鷗,泳者即死,病者飲之即愈,故 名。
落鹿澗:在縣治南二十五里。子晉射鹿於此,從浮丘 公學道之處。
拜馬澗在縣治南三十里。子晉乘鶴昇仙,棄所乘之 馬於此。鄉人拜之,因名。
按《鞏縣志山川》,「虎頭山在縣南門外」,語同《府志》; 「青龍山」, 語同《府志》。
龍尾山,在縣西三里。宋諸陵聯絡其下,至此斷絕,尾 接河洛,故名。
趙封山 語同。《府志》。
老君山,在縣南八十里。下有老君洞煉丹井。
猴山在縣東南二十里。山勢高峻如猴。
寒戰山在縣南五十里。山峰高插雲霄,下有玉仙河, 雖盛暑亦有寒氣逼人。
黑雲山在縣南六十里。昔成湯禱雨處。傳聞禱雨畢, 有黑雲起於此山,須臾雨數千里,遂名。
轘轅山,在縣西南七十里。其坂十有二曲,將去復還, 故名。
五枝嶺在縣西南七十里。嵩山至此分五枝,一結青 龍山,一結伏兒山,一結汴梁,綿亙數千里,皆此山發 脈也。其二枝短小,無所結。
嵩嶺,在縣西南七十里,接嵩山。
老君洞,在趙封堡,洞有老子像。按鞏縣之山,郭璞曰: 「鞏維嶽宗。」《穆天子傳》曰:「河者瀆之宗。」鞏正在二宗之 間。西阜曰夏臺,臺西稍南,山勢迴環,其下石洞四五, 刻有曇雲像一。寺名凈土。南望少室如雲屏。少室雖 屬登封之少林,而外方面壁,凝然積翠,遠對晴嵐,玉 光靄靄,又若為鞏南供設者。由洛水自南而北,於此 朝趨,無山遮蔽,全體畢現。嵩支為轘轅,其山勢將去 復還。漢嘗置關。宋有趙城、商桑林社,漢昭烈寨,戰國 蘇秦代厲故里。其東則唐黃巢起兵試刃寺,而景亳 湯亭亦在焉。其北為郭子儀封穴處。其東為亂石山, 出牛鼻五泉。北有畤磴平整,自下而上,乃宋代封嶽 故道。秦漢以來多封禪,漢採公孫卿之言,尤屢致意 於此,所謂山下呼萬歲者三,然耶?否耶?北有青龍山, 鬱蔥輝映,甲於群山,為宋狀元宰相蔡齊故里。山脈 西北行,為磨臍堆、大青堆、小青堆。峰巒甚秀,直抵縣 城之東,其麓曾有青城。縣。西下為猴山,晉王亥隱於 此,漢相項董二墓將岑彭之墓俱在。大抵自南而東 皆嵩脈,自北而西皆邙脈。
按《密縣志山川》:「浮山在縣東三十里。」〈按山海經水經注半石之山屬
偃師浮戲之山屬密縣,《嵩高志》詳言之。今查二縣志,皆不載此二山名。獨密有浮山,或即浮戲歟?然此山則偃師亦列其名,不獨密縣為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