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8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相反,而皆可于口,一名山樝。」俗作查,誤。 栗:《呂氏春秋》:「伊尹曰:果之地美者,箕山之栗。」

《人物篇》。張華《博物志》稱司馬遷云:「無堯以天下讓許 由事。」揚雄亦云:「誇大者為之。」樓賜叔愛《日抄》云:「從來 人以莊周盡是寓言,卻不曾深攷。如堯讓許由,依舊 是有此人。」蓋申呂許甫皆四岳之後,許由亦其一也。 以當時咨四岳觀之,則堯有讓四岳事,但周之言文 飾過當耳。《左傳》云:「『夫許太岳之後』。杜註云:『堯四岳』。」則 太岳非由乎。《高士傳》堯召許由為九州長,豈即岳之 任歟?按《伯夷傳》,太史公云「箕山有許由塚。」是不疑為 無是人矣。古人之名,不見於六藝,何止由、光而統欲 蔑之耶?楊誠齋有詩:「子雲到老不曉事,不信人間有 許由。」子雲之見,議於人宜矣。

緱山部彙考按緱山本嵩山之一支但昇仙遺蹟世所樂聞故另為部以備考聞

王子晉《乘鶴吹笙之緱山》,

《列仙傳》有云:「周靈王太子晉好吹笙,後登緱山,駕鶴 而去。」其說似近荒誕。但歷代相傳既久,而今之河南 登封縣緱山,又明有昇仙遺蹟。故特考之,以備好異 者之採擇云。

緱山

緱山

按《水經》,「洛水又東過偃師縣南。」緱氏原,《開山圖》謂 之緱氏山也,亦云「仙者昇焉。」言王子晉控鶴斯阜,靈 王望而不得近,舉手謝而去。其家得遺屣,俗亦謂之 撫父堆,堆上有子晉祠,或言在九山,非此世代已遠 矣。莫能辨之。劉向疑脫列字《仙傳》云:「世有簫管之聲焉。」 按《河南通志山川攷》:「緱氏山在河南府偃師縣南四 十里,周靈王太子晉升仙之所。上有石室飲鶴池。一 名覆釜堆。」

按《河南府志山川》:「緱山在偃師縣南四十里,孤峰突 出,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於此。」《山海經》云:「緱山之上無 草木,多金玉,泉水出焉。上有飲鶴池。」《遺山詩》註云:「池 在豢龍巖下,一名覆釜堆。」

按《偃師縣志山川》,「緱山在治南四十里」,語同《府志》, 豢龍巖在緱山上。

柏坡即緱山之麓,有古柏滿坡,故名。嘉靖戊子,歲荒, 居民始取資食;日久遂殲。

「飲鶴池」在緱山上,今涸。

飲馬池在治東南仙君保昇仙廟西南,即王子晉飲 馬之池。

落鹿澗在治南二十五里。子晉射鹿於此,從浮丘公 學道之處。

拜馬澗在治南三十里。子晉乘鶴昇仙,棄所乘之馬 於此,鄉人拜之,因名。

葬劍塚在緱山東北一里許,王子晉葬劍之處。戰國 時有人伐之,惟劍插立空中,欲進取之,劍作龍鳴虎 嘯,徑飛上天。見王子晉《拾遺記》。

「靈星塢」,浮丘公接子晉上昇之所,今迷其處。

昇仙太子廟在緱山上。始建莫詳。嘉靖初災,邑人高 惟誠等重修。內有則天皇后御製碑記,及宋謝絳《修 大殿記》。碑多古名人題詠石刻,俱燬于火。

按《嵩高志形勝》:「緱山在少室西北,屬偃師,上有石室 飲鶴池,乃王子晉乘白鶴處,有武則天御製碑。」 覆釜山與緱氏山相近,上有子晉祠。《水經注》稱覆釜 堆,又稱「撫父堆。」

浮山,在少室之北,與緱山相近,上有浮丘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