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1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通江池」在狼山西麓,水自石出,雖澇不盈,與江相通, 而草樹陰翳,境甚幽絕。

「不乾池」,一名「恆情池」,幻公所鑿也,在狼山佛殿東,傍 有飛來石。

養魚池一名「放生池」,在狼山西巖。

放生池在狼山前。宋紹興十二年,知州蔣延壽奉詔 鑿,有池。後沒于江。

江海神祠在狼山巔,正德七年敕建。

「王靈官祠」、三仙祠並在狼山。

「四賢祠」在狼山。祀胡文定公寅、范文正公仲淹、岳武 穆王飛、文忠烈公天祥。

廣教禪寺在狼山,唐總章間建。

「支雲浮圖」,在狼山頂,宋元以前建。

慈航禪院在狼山。

狼山部藝文一

《遊狼山記         宋》·劉弇

白狼五山,距通州城東南十里而近,率不百步,則嶄 然迭起,若踞若躩,若前拱後負,若期而赴,有待而不 相躐。而五山者,通人時時能道其名,有以仙蛻其上 者,曰「仙女山」,有以闔廬曩軍其傍者,曰「軍山」;有以形 銳且中罅者,曰「劍脊」,曰「馬鞍。」而至臨以佛宇,則別號 「寶塔山」,秀絕可喜,而好事者往往取以矜遊客,謂狼 嘗擾而居也。元豐四年冬,弇按田山旁,至則求觀所 謂五山者。入寺東廡,得乳泉,號幻公井。幽光浚發,若 上噴狀。茗飲者利其甘,爭至赴汲。井始鑿自開,山僧 智幻故名幻公井云。方丈東阿有石僅十尺許,長倍 廣三之二,昔從山椒墮而下,號飛來石。自堂折而少 北,貫以澀道。躡之纚纚如緪縻上縈道左閣,曰「棲雲 菴」、曰「海桐亭」、曰「半山」、曰「望江」,皆森爽谽豁,可蔭以休。 而閣加于菴之廣,亭加于閣之峻者,倍且半。又卻轉 得楣埒,使澀屣稍覺酸脛,度非三休不能至絕頂,因 力躋焉。方是時,朝日初上,曈曨如曜金發莽蒼中,洞 視上下,不隔褷䙰,佛螺姝眉,附地別出,則南峙之福 山也。排天決雲,吞嚼淮吳,則東浮之三𤃩也。稻畦葭 澤,潮汐上下,沮洳斥鹵之所淫溢,與夫疏篁茂木,泊 雲而下烏鳥,頹垣廢丘,縈蔓草而棲鼯鼪者,皆得于 轉瞬之頃。于是惝然忽疑從樊籠中出,而思古人所 謂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而非特寓言也。絕 頂之北,有石若圮,而中留,踐之令人善畏而得瞀。考 其名,則定心石也。山後有石卵港、觀音洞、朝天巖、去 思亭,皆利下觀,而醒石猶以名著。石廣厚略等,可坐 十輩,其上子履、陸君名之,用反廬阜,陶淵明所謂「醉 石」者。醒石之西有紫石巖,取其石紫赤色相錯雜,而 紫為多,以遊至者,悉攦名其上,今亦頗可別識。劍脊、 馬鞍二山,遊者罕至,獨峭壁隆隆,發數十仞,疑造物 者于此喜為斲刻以驚世也。軍山、宜山茶花號多蕨 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頃歲,嫗有自龍舒來者, 年七十餘,獨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跡鞭痕,皆 著石,或云秦始皇履是山,且鞭以投海中。俗之好怪 乃如此。而僧有語余曰:「今之山跗,雖皆平陸,然前五 十載海也,其深蓋矴絲千」尋莫能測。而自軍山左轉, 皆閩艘吳艦與渡而漁且漕者之所出入。山前後石 齧蝕若鐘釜然者,皆水所湔漱。而巖有鑱天祚者,尚 五代姚存艤舟時題識也。余聞而異焉。且淮海方數 千里,自江都走海陵,絕吳、會,其間以佳山水著稱無 幾矣。至是而僅得五山焉,則又皆盤礡吐吞于窮海 僻陋之濱,若遯而肥與畏名而逃焉者,獨何耶?然五 山當潮波,捍一方,如唇齒,傅脰咽,使通民恃以不怵, 而間則蒸油雲、泄膏雨,以利生物,其作鎮此土,殆天 意非可私智測也。余也服吏役,一投足,而五山之美 盡得于人跡之所不到,臨高而覺宇宙之博大,指陸 而駭溟海之變化,竊自比于醯雞別舞甕外之一天, 則亦不得而默矣。故攬其勝踐,作《獨遊狼山記》。

修狼山記        明林雲程

去州城南十八里而近,有五山焉,聯如貫珠,而中拔 地特起者,為狼山。山之陰,危石直峭,張如拳,立如壁, 列錯如簷牙。而下有石竇如屋者,曰「广」,可容數千人。 山之陽,有寺,曰「廣教」,崢嶸俯江,殿曰金剛,閣曰藏經。 而寺之隅,緣岡東上,舉趾漸高,復迤而西,凡數曲折, 中為小浮圖,為亭子,為祠堂,為書院,東西布置如弈 棋。折而再上,有萃景樓,有江海神祠,有泗州僧伽殿, 雄峙山巔。而《大浮圖》曰支雲塔者插其端,凌霄秀出, 銳如毛穎,通人號為「文筆」云。自山麓至絕頂,高不百 丈,而崒嵂崎嶇,轉折周迴,行者十休而上,三休而下。 按級攀崖,喘逆汗浹,蓋亦稱峻嶮矣。臨高遠眺,四野 星羅,江光亙天,一瞬千里。朝旭靜照,水波不興。江南 諸山,歷歷可數;而颶風忽簸,驚濤四起;遠峰近渚,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