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1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漱玉樓,今廢。

毘盧閣,在大雄之後。成化年,住山安溥重建,即「金鰲 閣」,昔蘇端明書額。

藏經閣,即昔日殿也,在毘盧閣後。正統十二年,侍郎 周忱奏請一藏,安置本寺,建殿奉事,計經一十匱,合 六百四十函。「天」字至「庭」字止,「經」從「植」字。函竟已後,唐 宋元明各代高僧禪師、聖皇名臣編集拾遺紀錄,雖 入藏矣,不在此數。

江天閣在山頂之南。弘治丙辰,主僧安賢建,即「靈觀 閣」自監建水陸大會,祀五顯神于茲山左,少參王徽 撰「碑。」

《留玉閣》,周廷鑨題。

慈雲閣。

化城閣,未詳建氏。僧仲珠有《南徐十詞》,此閣居七,王 安石登過,今廢。

無邊閣,未詳建氏。今大徹堂後有臺,是閣基,俗云「布 袋亭。」

奎文閣宋高宗幸建康,孝宗以元子扈從登金山,命 郡守方滋建,今廢。

萬壽閣即萬佛閣。至治辛酉,敕僧應深出內府寶鈔 裝萬佛像。至順二年,上命學士虞集撰記。今廢 西來閣。

《環虛閣》。

「司祿閣」,李延大題。

關聖閣,僧定澄建。

三聖閣今廢。

真武閣今廢。

回瀾亭在大藏經殿右。俱鄭公重建,有《記》。

觀瀾亭在「中泠泉」北臨江處。宋寶祐間,主僧永茂建, 今廢。

吞海亭在絕頂之北。宣德年,住持德全重建。

《妙高臺》。

楞伽臺。

湧翠軒在回廊右,主僧寧諼建,吏部尚書三原王恕 題扁。

「聽潮軒」在江天閣下,都綱弘䨙建,住持安溥修,太常 卿程南雲書扁。

「養素軒」,在覺岸左。住僧智明建。旴江左贊書扁。 「涵清軒」,在妙空巖右。住。僧理潮建。

鎮濤軒在寂逕右。

「雪月軒」在寂逕左。

《笑傲軒》今廢。

龍王廟在山之西南。正統年,侍郎周忱重建。按五代 初,楊氏據江南,封神為「下元水府昭信泰江王。」祥符 初,封曰「顯濟。」元豐中,佛印以禱者病涉,又附禪林割 牲以享,非其禮,因請遷于江之南岸。建炎中燬,浙西 安撫劉光世重建。紹興丁卯,都統制王勝重修。嘉泰 中,加封「英靈普護聖惠泰江王。」嘉定中,郡守史彌堅 重建。自撰《記》,略曰:「歲夏六月不雨,至于孟秋之望。農 以病告,禱于祠。膚寸之雲,起自祠旁。次日炎曦亭午, 焦山外濃雲潑墨,冷風掠人,面如冰雪。兩龍現于其 間,水波逆泫有聲,上與龍接。疾電震雷,甘雨隨至,歲 仍大豐。」明朝洪武初,詔封順濟龍王。每歲十月望旦, 郡邑特牲致祭。天順八年,郡守姚堂重修,工部主事 鄭靈《記》略曰:「天順壬午,夏秋不雨,遂躬詣祠下,三禱 三注,歲獲有秋。癸未甲申,天復亢旱,禱之隨雨,歲仍 大豐,四民懽頌曰:『此無他,牧民得人,故雨暘時若也』。」 薦慈塔,元符末,丞相曾布建雙塔于山頂,南北相向, 請名于朝。捨蘆場七頃,在建康。又王安石捨田八頃, 並為塔下香燈之資。今俱迷失。

方丈在山之中,唯住持得居之,以其「容納無私,巨細 畢舉」之謂。否則「道眼日昏,衰相日見。」

庫司在《香積》之右。

香積廚在湧翠軒後。

《一漚》菴今廢。

信菴今廢。

《淨業菴》,馮夢禎題。

北菴:弘治僧惠明建,今廢。

玉帶橋在山之北。

永安橋:在山之南。

「三忠祠」內奉祀韓世忠、文天祥、魏勝國公,皆宋忠臣 也,係龍王廟左首,春秋有祭。

金山部藝文一

《重建金山佛殿記      》宋洪邁

江「自岷山而下,歷巴夔湘、楚,包吞湔沫,橫漾浯流,沱 潛澧沔。」請幫助識別此字。金巨川數千百,演迤橫放,薄于朱方,極沛 以大,然後東入于海。舉天下之水,莫盛此焉。金、焦兩 山,崒然天立,鎮乎中流,皆有大蘭若岧嶢其上,《古記》 謂「紫金浮玉」者是矣。浮玉處其左,如幽人逸士,巖棲 谷隱,恐入林之不密,故航葦罕至,而僧居觸事,隨亦 泯歇。惟紫金超遙擅勝,不復與同,蕩然開闢,八面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