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床如案。一洞大方二丈,四面風生,不可久留。 金山中泠水,比他水每甌重一錢,腹瀉者飲一甌頓 止,煮茶無宿垢。
《江心龍門水》深二百丈,似與郭璞墓相連,實不連,勢 亦孤絕也。
金山居大江中,迥然孤秀,詩意難盡,故孫、張詩為第 一。羅隱亦云:「老僧齋罷關門睡,不管波濤四面生。」 客又問何為浮玉,此出《仙經》,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 則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似之,故贈名也。 楊升庵云:「郭璞善地理,凡遇吉地,必剪爪髮以瘞之, 故郭璞墓所在皆有。」
自張祜吟詩後,詩人閣筆,孫魴復吟一詩,時號絕唱。 然魴詩不及祜,如「驚濤濺佛身」之句,寺何其低而小 哉!末句仍自驚衒。即「天多剩得月」一聯,亦未為至,以 其亦可用之落星也。
燕華君《題金山寺》詩云:「濤頭風捲雪,山腳石蟠虯。」 楊升庵云:「唐人韓垂《題金山》詩,當為第一。」張祜詩雖 佳,而結句「『終日醉醺醺』,已入張打油矣。」
中泠井中梯可下,須冬涸時乃可。大可數丈,高可二 三尺。以手捫銀杏樹根直立,不知下至何處乃止。 《金山》有一巨蛇,色黑,其大如斗,人常見橫于山巔,或 踐之,動而去,必不傷人。
金山部外編
《神僧傳》:「寶誌公,金陵人,姓朱,少出家。宋大始初,事多 僻異,居止飲食無常度,執錫杖跣行街市。齊建元中, 更多神奇,所言無不驗,士民敬事之。武帝怒其惑眾, 收繫獄。忽景陽下,更見寶誌同七僧分三處應食,因 召侍,尋頗敬事之。祈雨,雨降食魚,魚忽活。已而奏帝, 撰《水陸儀》文。天監中,詔誌同祐律師於金山大會,實」 金山開山之祖。
《金山志略》:唐咸亨中,長安法海寺英禪師夕坐方丈, 忽異人來謁曰:「大覺寺吳僧義濟藏金山水陸儀文 盍,願往求之,于山北寺修設。」言訖而隱。英遂訪義濟 而果獲焉。遂設大會,廣濟孤爽。
《丹徒縣志》:「唐若山刺潤州,好方術,鑪鼎侵用府庫官 錢市藥,遂遇異人授鍊形法,與賓僚同遊金山,自中 流隱去,有遺表留郡中几案間。明皇省表異之,命優 恤其家,又召其弟若水與內臣齎詔尋訪未得。後二 十年,有若山舊吏自浙西奉使淮南,於魚市中見若 山鬻魚於肆,睨其吏延入陋巷中華第,哀其久貧,以」 鐵二十挺化為金遺之。
佛印山居有老僧與沙彌夜禮《觀音經》,忽一夜現丈 六金身,儼然是活菩薩。
《夜話錄》:歐陽文忠公宿采石渡,夜聞相呼之聲,舟尾 忽應曰:「參政宿此,不得擅離齋料,幸為我帶來。」公疑 之,至五鼓,岸上馳驟有聲,舟尾又呼曰:「齋料如何?」行 者答云:「道場不淨,俱無所得,主者已降之罰矣。」公愈 異其事。後遊金山,以告寺僧,僧曰:「半月前,都城錢邦 寧詣寺設齋,方第二筵,其妻乳臥,少頃腥風滅燭,眾」 駭其異。公詢其日,「正宿采石之夜也。」
《金山志略》:「明景泰甲戌,郡守白公命住持弘䨙寧諼, 作亭于頂。或曰晦冥之朝,風雨之夕,雲氣往往停留 其上,故名曰『留雲亭』。」
金山都綱弘䨙,戒臘孤高,成化三年二月十一日涅 槃,托生南京柳千戶家。四歲方言,忽曰:「我是金山寺 弘䨙僧官。」其父異其事,令家人至金山詢問。使曰:「其 生時正是䨙公入滅之期。」及長,送能仁寺出家,胎素 比昔尤善。
《金山》江中有毒龍。變幻百出。船由真州渡。必欲渡此 江。「須大祭乃得,否則必覆。」後以佛力遣去。
金山有一片水銀,大于席,月下或將曙,飛集僧屋,忽 不見。偶一夕,夜月初上,時有山人孔承寵,見所積蘆 柴上一席如銀,近而視之,即颼然飛去。驚問山中僧, 始知之。
往有高僧呼龍曰:「汝能見身乎?」龍即見頭如山。僧曰: 「汝能大,卻不能小,能入吾缽中乎?」龍即入缽中。僧曰: 「汝能出乎?」龍百伎莫能出。僧因與之說法,開其毒惡。 龍請降以聽法。今封順濟龍王是也。即本山伽藍之 一。
金山塔時放舍利光,遊客與僧頻見之。
金山居僧及借寓之客渡江必無傾覆之患,聞神龍 常默為呵護。
《鎮江府志》:「昔有僧號長溪,不知姓里,往來金山,多神 跡。入定天女散花,出定龍子擎缽,神異在山頗多。」 《金山志略》:「江天閣一老僧,號無礙,司一山,晨昏鐘鼓, 寒暑不輟,常持金剛經。偶渡江落水,止淹半身,乃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