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頹。觀者眩目震耳,悸魄墮魂。朝山士女到輒向洞叩 拜。大士現身不一,隨誠所感。甚或投崖碎體,求生淨 土,謂之「捨身。」有司立石禁止,亦善體我佛慈悲之旨 者矣。洞上舊有求現臺,稍進有無梁殿、鐵瓦殿,俱廢。 龍女洞在潮音之右。石壁巉巖,峭囓表仄。中窅崖上 珠泉,噴滴不斷,號菩薩泉。人禱取之,以療目疾。 法華洞在几寶嶺東天門下,一路多奇石。洞在重崖 廣壁中,孔穴宛轉,彼此可達,狀如《靈隱》之飛來。但飛 來石自玲瓏窾成石中,而此則方圓鉅石自相累架, 如人工結構者,此其所以異也。洞凡數十處,轉折登 陟,意欲造彼身。倏歷此,每兩石對峙,下寬上偪,藤蘿 蒙覆陰森,恐人或從高攲崩。下石宛轉承接,欲墮不 墮,仰之悸慄。此外洞壑頗多,無此層複幽奇矣。 潮陽洞在几寶嶺之盡處。複洞轉折,面臨東洋,海濤 時吼其下,觀旭者多登焉。

摩尼洞,在天篦石東。

「白雲洞」,在大雪浪山中。

「金剛洞」,在雪浪山腰,八卦石之下。深廣三十丈,甲于 諸洞。又有金剛窟,在西天門左。

寶塔洞,在後東天門之左,相距不十步。巖下有洞,不 甚深廣,石上刻「寶塔」七層,故名。

蓮臺洞,在功德嶺下。孤石橫舉,狀如片雲。下有洞,其 巔平廣,可登眺東海。

觀音洞在梅岑後,右有鸚𪃿石,宛肖。 梵音洞在山正東,境面大洋東去土窮山盡,亦不知 彼岸何處矣。此山名「青鼓磊」,至洞口,峭壁危峻,石色 青黝,高三、四十丈,陡劈兩崖如門,洞深廣百餘丈,海 潮入洞,激蕩有聲,如龍虎嘯吼,雷霆震怒,聽者悚慄。 巖間架石甃臺禮佛求現者拜不絕踵。凡謁洞者,先 至石頂,紆迴隨磴而下二百步,然僅至臺而止,去石 根潮囓處猶遠也;與潮音洞東南相峙。此二洞者,「靈 壤」之眉目也。

洛伽洞,在梵音洞之西。石峻壑深,洞腳插海,人不可 到。結茅石上者,架古木庋蒲團如鳥巢,懸綴濤端,惴 惴恐墮也。

「平天洞」,在茶山北盡處。

小山洞在東北海中,遠望之,如貯石盆沼,玲瓏可愛。 潮落時,覓路漬沙亂石上約三百步,沙間石白如蹲 虎,青如伏牛,歷歷可數。登山之道,紆曲上坪,坪不廣, 高數級。三面瀕大海,俱崇崖峭壁,鉅石累空,若委若 墮。石峻處,俯瞰洞根,深數十仞,潮水或不能至。最高 一石,有穴名「小山洞。」洞下有石,石中又有洞,如層臺 複室,危不可到。石罅古木嵌生,山茶、冬青、黃楊、沙棠 之屬百數十本,丹茶尤多。大者一二百年物也。「鬱蔥 虧蔽,遠波漏光,怒濤騰雪,蔭木坐石,迥非人世,覺從 前經歷洞府,尚塵囂矣。」

梵嶴在兩梵山之中,故名,俗呼「搗飯嶴。」

「雨花嶴」在雨花峰深處,內有三教堂。

吉祥嶴在梵嶴西。

飛沙嶴在八仙巖西,其地皆虛沙,履之輒陷。自東至 西,亙三里,闊百餘丈。老僧相傳云,「昔為淺海,明初賈 舶猶守風其中。」後飛沙日積,漸成丘阜,高處至三五 丈,因風崇卑,其形無定,草木不生,曠寂可畏。適茶山 者多取道焉。

後嶴在茶山,背曠土多田。

虓虎嶴在天竺山下,潮聲吼嘯如哮虎然,故名。《詩大 雅》:「闞如虓虎。」

龍灣在梵嶴東,東山之麓也。其地無土,積沙成阜,《經》 所稱「金沙布地」處也。

司基灣在南山西境,白華峰之嶠也。

幽淨灣:在金剛窟左。兩岸怪石森列,巫山上瞰,境之 嘉者。舊有精廬,今廢。

青石灣在飛嶴,嶴口之左,青鼓磊之右麓也。海岸皆 沙,獨此積青石,纍纍亙百餘丈,子如鵝卵而大,遠望 如堵牆,風潮激盪,亦不能沒。

三摩地,在寺西偏,嘉木蕭森,甘泉清洌,寺西最勝處 也。山固多奇石,至此若會,怪峰駢列。宋《金華記》云:「石 有臥者,離立者,蹲;欲起者,墮復留者,鳥翔而獸舞者, 不可殫狀,可稱善肖。」舊建清淨亭于其上,今廢。 藤蘿境在磐陀石東,幽徑縈迴,奇巖壁立。上多古藤, 翠蘿鬱蔥蔓繞,海天盪漾中,另一境界也。

清淨境,在三摩地。舊有清淨亭,學士宋景濂有銘,今 廢。

空有境,在寺東勝處。

西方境在西方巖,即題「中流砥柱石」處。

磐陀石山之西境,石庋石上,狀如重臺。下石周廣百 丈,高身而銳頂,磐陀託焉。廣踰下石,旁空中倚,亦有 罅間。睨之通明,縱橫各十餘丈,平坦可容百人。藉梯 始登,環眺山海,洋洋大觀。

說法臺石,在磐陀東,相距百步,高若相望,大士說法 處。亦可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