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旌陽煉丹之處也。

興雲屏峰比肩而出者,名萬籜嶺。嶺多筍竹,故名 「千佛寺。」旁有會雲泉。其泉初本無水,偶一僧持咒經 行,夜見松下白雲布地,久而不散,近之滭沸騰響,以 杖卓之,泉乃出。蓋亦虎跑龍井之異耳。

千佛寺內有藏經閣,閣內藏《北板經》方冊,整嚴供具 甚麗。閩中少參曹學佺扁曰「深竹經聲。」登閣而望,峰 城百雉,松織椒圍,每值月響,泉流起葉榦中,韻若迦 陵竹院,幽趣也。寺內又有楚天閣,乃王思任題額。極 目千里,長江如練,登臨之美,不可名狀。又有護松亭, 在大雄殿側,蒼松蟠頂如蓋,可以結文,淛馮時可、蔡 毅中書額。

千佛寺面山為鐵船峰,以形似鐵得名。

金竹坪西南。下大壑中有溪曰「將軍河。」將軍事無可 攷。或曰有峰名將軍,亦以名溪。其中有淨土庵、圓覺 庵,上有淨業堂、會勝庵,明高峰耆宿建。又有寶樹庵, 舊名觀音庵。僧坤石重刱,正當上霄峰北麓。又有般 若庵,與會勝庵對,山勢自中林突起,秀麗可觀。庵僧 一,唯喜種花卉,遊人多題詠。將軍山南為青林山,其 中多靜者居之。

青林之南上為淨業堂。西南上般若庵,以通山之西 道也。《山疏》云:「般若庵,明安然耆宿手闢。」

般若之南,為上霄禪室,明高峰,耆宿禪栖於此。 禪室之東南,有峰奇秀者,上霄峰也。《一統志》云:上霄 峰上有石梁、石室、瀑布,禹刻、秦始皇、漢武帝石刻。舊 志云:「秦始皇、漢武帝、司馬子長皆嘗登上霄。」又周景 式《廬山志》云:「登廬山,望九江,以觀禹功。」其茲峰乎!東 南引諸山,不得駢矚,自廬山人跡所暨,迥望處無復 出此者。又甚高峻,每雨,其下成潦,而上猶皎日。峰頭 有大磐石,可坐數百人。

上霄之南,有地高且平者,仰天坪也。《山疏》云:「仰天坪 在上霄之南,平原去漢陽峰十餘里。」據坪而望,上霄 後擁,若張翠幕,漢陽前列,若施螺障。諸峰駢羅,向背 遠近靡不悉備。陰壑迅吹,時發,林木應響如鐵,騎數 百大呼疾走,寒氣襲膚,毛髮森豎,不復能久留矣。 上霄仰天之水三:其一逕鐵船峰,與石門水合;其一 出白雲峰,入金家坂,其一逕桃林澗,入栖賢橋, 仰天坪有雲中寺,明鏡堂和尚薙草,

寺東上為蘆林,其壑平坦,荻蘆成林,故名。林有《五葉 寺》。

寺北為牯牛嶺,其嶺有石如牛首,故名。

嶺北為小天池山,山頂有池,春夏出泉,冬則涸。 蘆林、五葉庵,《山疏》云:「五葉庵踞太乙峰背,其壑平坦, 蘆荻成林,故名。」又取一花五葉而名庵,乃石照遠法 師弘法之處。庵後有退居,曰陸寓航,航亦以蘆林而 名者也。蓋稱廬山精舍。

蘆林之北為含鄱嶺、月輪峰。其南有月輪庵,老僧空 聞居此。周宗颺有詩。「介松庵」,老僧楚平居此。庵後為 萬仞峰,其陽有青蓮庵、硃砂庵。

萬仞峰中有白沙窪,其北為牯牛嶺。劉世揚有「石劖 廬山最高處」五大字,旁有偃蓋松。

「屋脊嶺石劖廬山正中處」五大字。

紫霄峰,在匡南,與漢陽上霄連,此居其北。

紫霄之北為小天池山,山頂有池,春冬不溢不涸,故 名。

其壑蒼松隱隱,鐵瓦鱗窣者,是名為「法海寺」,即小天 池寺。明萬曆中,無染和尚建。茲有同人和公,久侍石 照法師,師嘗稱和為僧中綱領。寺前有千佛巖,巖面 楚江,時登遠眺,有楊岐洞,相傳楊岐禪師曾居焉。寺 旁有池,池方圓丈許,泉清可鑑,其上有草亭。寺後為 紫霄峰,其東為女兒城,女兒城乃一壑也,女兒事無 可考。又有石船峰,石船庵,古石如船,故名。又有仁王 寺,未詳刱自何代。寺僧善唱《望江南曲》,亦莫知其何 許人也。寺久廢,明萬曆時,有碧潭知識自五臺來,重 興焉。寺內有精室,顏竹庵、古水滈法師刱。仁王寺後 有鼎石,可坐數十人。遊人登其石,聳身萬仞,湖口江 山,指諸掌矣。鼎石北望劉家呰,其中有《別峰法師隱 居》。

仁王寺北有嶺橫亙如蒼龍脊,指東而行,脈奔九江。 其上有蛟溝窪,山勢最險要,其土皆砂石,歷年屢崩, 久之其脈必斷。

避世巖去蛟溝三里,巨石層疊,正踞嶺脊。王思任曰: 「避世巖俗呼為躲雨巖。」

踰巖東行三里許,有峰秀出者為振衣峰。其下有曇 花庵,庵為老僧慧明手墾,茲有滇南釋半偈居之。 庵左山有巖曰鳳凰巖,俗謂之「雞公欠。」其下有雲中 庵,庵前為半月峰,形圓似半月,故名,俗謂「團坡峰。」下 有洞曰扶輦洞,深廣可居,多鹽鼠,俗謂之「鹽老鼠洞。」 其下有觀音庵,下出龍門。

振衣峰西北為蓮花峰,其中有蓮花洞,有融塵法師 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