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九龍河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南流入於滹沱水。

西泉在圭峰山西。澗中有石,正方而崇如翠屏,高百 尺許。水初自上瀉下,霏如垂珠,石根不見也。行數步, 從石竇中湧出,灌溉汲飲,四時不竭。出澗口又不見, 潛行石霤間,又百步所出趾下,響若撫琴。合峨河,入 於滹沱水。

柏谷泉在州東門外,南流入於滹沱水。

按《崞縣志》,「滹沱河在縣東百里許。」

陽武河在縣南二十里。源出自太子崖,東流至雙陵 村,入滹沱河。

沙河,在縣南六十里。東流入滹沱河。

南橋河在縣南門外,東流入滹沱河。

北橋河在縣北門外,東流入滹沱河。

板橋河在縣北二十五里。東流入滹沱河。

銅河在縣南七十里。源出福壽山,東流入滹沱河。 按《五臺縣志》:「清水河源出縣東北一百六十里華巖 嶺,西南流經飯仙山下,過石角,合虒陽河、盧虒水,入 於滹沱。」

東峪河:發源移城村東南山下,經孫家莊、百蘭等村 入滹沱河。

盧虒水,一名「慮虒水」,源出縣西北一十五里王村,流 環縣東南,又名「縣河」,與縣東北虒陽河及清水河合 流入滹沱河。

白梁橋,在滹沱河上。

按《忻州志》:「滹沱水在忻州北五十里,自崞縣界來,注 忻口,東入州境白村都,過定襄界,出河門入平山襄 縣界。」

忻水,在忻口北,因經忻山,故名。亦名「人沙河。」東入滹沱 水。

雲中河:在州城北七十里雙尖山。《髻尖》合流經橫 河雲內口,亦名「忻水」,與州城南牧馬水合流,入滹沱 河。

按《定襄縣志》:「牧馬水,發源忻州西南白馬山,至牛尾 莊合諸水,出州南,東流,南環本縣如帶,東北入滹沱 河。」

按《盂縣志》:「細水河在縣西南,細泉微而瀠洄不絕,流 至通渠、逯莊渠、北趙渠、檀村渠,俱在州西北,引雲中 滹沱河水。」

按《畿輔通志》:「滹沱河,班固敘《禹貢》所謂徒駭者是也。 發源於山西太原府代州繁畤縣,經鴈門由靈壽平 山抵真定府城南,順流而東,歷槁城、晉州、衡水、深州、 武強、武邑,入直沽而達於海。每夏暴雨,壞決隄防,甚 為民害。」

按《靈壽縣志》,滹沱河在縣西十五里牛城渡口,有漢 光武《冰堅可渡碑》。

衛河在縣東十里,由縣南入滹沱河。

嵩陽河:發源楸山,歷縣治西南兩關外,東南入滹沱 河。

按《平山縣志》:「滹沱河在縣城北八里,發源於山西繁 畤縣,經鴈門南流經本縣抵真定,由直沽天津入于 海。」

冶河一名「甘陶河」,在縣城西一里,由井陘縣來,又至 縣城西北流入滹沱河,為兩河口,一清一濁,如涇渭 然。

濊河在縣西北六十里。流經縣北,入滹沱河。

按《真定府志》:「滹沱河源出於山西,在真定縣南一里, 又經槁城縣北一里,又經平山縣北十里」,《寰宇記》載 「經靈壽縣西南二十里。」此河連貫真定諸郡,經流去 處皆曰滹沱水也。

廣濟橋在府城南門外一里滹沱河上。每歲夏五月 水泛,拆之,渡以舟楫,至冬則復構架。

西韓河:在府城西二十里。發源大鳴泉,流經縣界,入 滹沱河。

按《行唐縣志》:「白陸峪,滋水所出,東至新市入滹沱。」 按《槁城縣志》,滹沱河在縣城北,自鴈門繁畤經靈壽 平山,過真定,至槁城四公鋪而南,逼近邑城之乾隅, 順流東注,至城艮隅一里許,復曲折東南而下。成化 間,縣令黃瓊嘗汲于城濠中以植蓮,周繞城郭,宛然 如游龍之紆徐,其靈秀足以振甲科,其潤澤足以肥 民田,邑人至今賴之。弘治十四年,因水泛漲,北徙去 邑城八里。但泛漲之勢洶湧,蕩民居,沒民田,其害可 畏。且河之上流有小豐屯,去邑城二十里。小豐之河 口不塞,則槁邑衝嚙漂沒之患未已,此則憂時預防 者所當知也。

按《無極縣志》,「滹沱河由靈壽平山真定府南,經本縣 郝莊、陳村之境,達晉州等處,入直沽而達于海。」 按《晉州志》,「滹沱河在州南關外,發源于山西太原府 繁畤縣泰戲山,西南七十五里至代州,又南六十里 至崞縣,又東北六十里至忻州,又東五十里至定襄 縣,又東南七十里至五臺縣,又東南八十里至盂縣。 自盂」縣入真定府靈壽縣,又東南六十里至真定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