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北,指此山也。東流,逕石跡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

鹿馬之跡,故斯阜納稱焉。南屈逕河目縣左北假,地 名也。自高闕以東,夾山帶河,陽山以去。宋本作以西皆北 假也。《史記》曰:「秦使蒙恬將十萬人北擊胡,度河取高 闕,據陽山北假中」是也。北河又南合南河,上承西河, 東逕臨戎縣故城北,又東逕臨河縣南,又東逕廣牧 縣故城北,有東部都尉治,王莽之鹽官也。逕流二百 許里,東會于河。

河水又東,逕馬陰山西。《漢書音義》曰:「陽山在河北, 陰山在河南。」謂是山也,而即實不在河南。《史記音義》 曰:「五原安陽縣北有馬陰山。」今山在縣北。言陰山在 河南,又傳疑之,非也。余按,南河、北河及安陽縣以南, 悉沙阜耳,無他異山。故《廣志》曰:「朔方郡北移沙七所, 而無山以擬之。」是議誌之僻也。陰山在河東南,則可 矣。

河水又東南,逕朔方縣故城東北。《詩》所謂「城彼朔 方」也。漢元朔二年,大將軍衛青取河南地為朔方郡, 使校尉蘇建築朔方城,即此城也。王莽以為武符者 也。按《地理志》云:今前漢地志作金連鹽澤、青鹽澤,並在縣南 矣。又按《魏土地記》曰:「縣有大鹽池,其鹽大而青白,名 曰青鹽,又名戎鹽,入藥分。」漢置典官鹽池,去平地。疑作 平城宮千二百里,在新秦之中。服虔曰:「新秦,地名,在北 方千里。」如淳曰:「長安以北,朔方以南也。」薛瓚曰:「秦逐 匈奴,收河南地,徙民以實之,謂新秦也。」屈南過五原 西安陽縣南。

河水自朔方東轉,逕渠搜縣故城北。《地理志》曰:朔 方有渠搜縣,中部都尉治,王莽之溝搜亭也。《禮三朝 記》曰:「北發渠搜,南撫交阯。」此與北對南,《禹貢》之所云 「析支渠搜」矣。河水又逕西安陽故城,王莽更之曰鄣 安矣。河水東逕田辟城南,《地理志》曰:故西部都尉治 也。屈東過九原縣南。

河水又東,逕成宜縣故城南。王莽更曰「艾虜」也。 河水又東,逕原亭城南。闞駰《十三州志》曰:「中部都 尉治。」

河水又東,逕宜梁縣之故城南。《闞駰》曰:「五原西南 六十里,今世謂之石崖城。」

河水又東,逕稒陽城南。舊本作副陽城南  注東部都尉治逕 河陰縣故城北,又東逕九原縣故城南,秦始皇置九 原郡治此。漢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五原也,王莽之獲 降郡成平縣矣。西北接對一城,蓋五原縣之故城也, 王莽之填河亭也。《竹書紀年》云:「魏襄王十七年,邯鄲 命吏大夫奴遷于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伐吏,皆 貂服矣。」今竹書紀年作適子代史「其城南面長河,北背連山。秦始 皇逐匈奴,並河以東,屬之陶山,築亭鄣為河上塞。」徐 廣《史記音義》曰:「陶山在五原北,即此山也。始皇二十 四年,起自臨洮,東暨遼海,西並陰山,築長城及南越 地,晝警夜作,民勞怨苦。」故楊泉《物理論》曰:「秦始皇使 蒙恬築長城,死者相屬。民歌曰:『生男慎勿舉,生女哺 用餔。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其冤痛如此矣。蒙恬 臨死曰:「夫起臨洮,屬遼東,城塹萬餘里,不能不絕地 脈,此固當死也。」

又東過臨沃縣南。《王莽之振武》也。

河水又東,枝津出焉。河水又東流,石門水南注之。 水出石門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門鄣」,即此山也。西北 趣光祿城。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還,詔遣長樂衛尉 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等將萬六千騎送單于, 居幕南堡。光祿徐自為所築城也,故城得其名矣。城 東北即懷朔鎮城也。其水自鄣東南流,逕臨沃城東, 東南注于河。

河水又東,逕稒陽縣故城南。王莽之固陰也。《地理 志》曰:「自縣北出石門鄣,河水決其西南隅,又東南枝 津注焉。水上承大河於臨沃縣東流七十里,北溉田, 南北二十里注于河。」

河水又東,逕塞泉城南而東注。又東,過雲中楨陵縣 南。又東,過沙南縣北。從縣東屈南,過沙陵縣西。大 河東逕咸陽縣故城南,王莽之《賁武》也。

河水屈而流,白渠水注之。水出塞外,西逕定襄武 進縣故城北,西部都尉治。王莽更名伐蠻。世祖建武 中,封趙慮為侯國也。白渠水西北逕成樂北,《郡國志》 曰:「成樂故屬定襄也。」《魏土地記》曰:「雲中城東八十里 有成樂城,今雲中郡治,一名石盧城也。」白渠水又西, 逕魏雲中宮南,《魏土地記》曰:「雲中宮在雲中故城東 四十里。」白渠水又西南,逕雲中故城南,故趙地。《虞氏 記》云:「趙侯自五原河曲築長城,東至陰山,又於河西 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陰山河曲而禱焉。晝見 群鵠遊於雲中,徘徊經日,見火光在其下。武侯曰:『此 為我乎』?」乃即於其處築城,今雲中城是也。秦始皇十 三年立雲中郡縣,曰遠服矣。白渠水又西北,逕沙陵 縣故城南,王莽之希恩縣也。其水西注沙陵湖。又有 芒于水出塞外,南逕鍾山,山即陰山。故郎中侯應言 於漢曰:「陰山東西千餘里,單于之苑囿也。自孝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