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首八千級,於是水之上。若水又北,與石門水合。水有 五源,東水導源高平縣西八十里,西北流,次水注之, 水出縣西百二十里如州泉,東北流,右入東水,亂流 左會三川,參差相得,東北同為一川。混濤歷峽,峽即 隴山之北垂也。謂之石門口。《水》曰:石門水在縣西北 八十餘里。石門之水又東北,注高平川。川水又北,自 延水注之,西出自延谿,東流歷峽,謂之自延口,縣之 西北一百里。又東北,逕延城南,東入高平川。川水又 北,逕廉城東,按《地理志》曰:「北地有廉城縣」,闞駰言「在 富平北。」自昔匈奴侵漢,新秦之土率「為狄場,故城舊 壁,盡從故目。地理淪移,不可復識,當是世人誤證也。」 川水又北,若水注之。水發縣東北百里山,流注高平。 高平又北,逕三水縣西,肥水注之。水出高平縣西北 二百里牽條山西。東北流,與若勃谿水合,有二源,總 歸一瀆,東北流入肥。肥水又東北流,違泉水注焉。泉 流所發,導於若勃谿東,東北流入肥。肥水又東北出 峽,注於高平川。水東有山,山東有三水。縣故城,本屬 國都尉治,王莽之廣延亭也,西南去安定郡三百四 十里。侍郎張奐為安定屬國都尉,治此。羌有獻金馬 者,奐召主簿張祁人於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 不以入廄;使金如粟,不以入懷。」盡還不受。威化大行。 縣東有溫泉,溫泉東有鹽池,故《地理志》曰:「縣有鹽官。」 今於城之東北有故城,城北有三泉,疑即縣之鹽官 也。高平川水又北入于河。宋本河下有一汭字 河水又東北,逕眴卷縣故城西。《地理志》曰:「河水別 出為河溝,東至富平,北入河」,河水於此有「上河」之名 也。

河水又北,過北地富平縣西。河側有兩山相對,水 出其間,即上河峽,世謂之為「青山。」河。水歷峽北注,枝 分東出。

河水又北,逕富平縣故城西。秦置北地都尉,治縣 城。王莽名郡為「威戎」,縣曰「特武。」漢地志作恃武建武中,曹鳳 字仲理,為北地太守,政化尤異,黃龍應於九里谷高 岡亭角,長三尺,大十圍,稍至十餘丈。天子嘉之,賜帛 百匹,加秩中二千石。

河水又北,薄骨律鎮城。城在河渚上,赫連果城也。 桑果餘林,仍列洲上。但諸出戎方,不究城名,訪諸耆 舊,咸言故老宿彥,言赫連之世,有駿馬死此,取馬色 以為邑號,故目城為「白口」,《騮韻》之謬。韻字下當有轉字謂白口騮轉 讀作薄骨律耳遂仍今稱,所未詳也。

河水又逕典農城東。世謂之胡城。又北逕上河城 東,世謂之漢城。薛瓚曰:「上河在西河富平縣,即此也。」 馮參為上河典農都尉所治也。

河水又北,逕典農城東。俗名之為「呂城」,皆參所屯 以事農。宋本農下有一毗字

河水又東北,逕廉縣故城東。王莽之「西河亭。」《地理 志》曰:「卑移山在西北。」

河水又與北枝津合。水受大河,東北逕富平城,所 在分裂,以溉田圃,北流入河,今無水。《爾雅》曰:「澭反入。」 言河決復入者也。河之有澭,若漢之有潛也。

河水又東北,逕渾懷鄣西。《地理志》曰:渾懷,都尉,治 塞外者也。太和初,三齊平,徙歷下民居此,遂有「歷地」 之名矣。南去北城三百里。漢志渾懷都尉治在北平此作北城誤 河水又東北,歷石崖山西。去北城。亦當作平五百里,山 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戰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 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

又北過朔方臨戎縣西。河水東北逕三封縣故城 東,漢武帝元狩三年置。《十三州志》曰:「在臨戎縣西一 百三十里。」

河水又北,逕臨戎縣故城西。元朔五年,立舊朔方 郡治。王莽之所謂《推武》也。

河水又北,有枝渠東出,謂之「銅口」,東逕沃野故城南。 漢武帝元狩三年立。王莽之綏武也,枝渠東注以 溉田,所謂「智通在我」矣。

河水又北,屈而為南河出焉。河水又北,迤西,溢於窳 渾縣故城東。漢武帝元朔二年開朔方郡治。又有 西部都尉治,有道自縣西北出雞鹿塞。王莽更郡曰 溝搜,縣曰極武。其水積而為屠申澤,澤東西一百二 十里,故《地理志》曰:「屠申澤在縣東」,即是澤也。闞駰謂 之渾澤矣。屈從縣北流。

河水又屈而東流,為北河,東逕高闕南。《史記》:「趙武 靈王既襲胡服,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山下有 長城,長城之際,連山刺天,其山中斷,兩岸雙闕,善能 雲舉,望若闕焉。」節狀表目。大事記注引此作峨然雲舉節作即故有高 闕之名也。自闕北出荒中,闕口有城,跨山結局,謂之 高闕戍。上古迄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漢元朔四年, 衛青將十萬人,敗右賢王於高闕,即此處也。河水又 東,逕臨河縣故城北。漢武帝元朔三年,封代恭王子 劉賢為侯國,王莽之監河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大將 軍衛青絕梓嶺,梁北河是也。至河目縣西。

河水自臨河縣東逕陽山南。《漢書注》曰:陽山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