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1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耐牢坡上自永通閘洩出漕渠之水,至魚臺塌場口 入運,蓋黃河故道也。」

按《濮州志》,「古黃河在州東南三十里,合瓠子河東北 流入于會通河。」

新黃河在州東南三十里。正統十三年,河決于滎澤 東黑陽山,由蒲經澶四十餘里,合古黃河故道,北入 會通河,決于沙灣水入兗、濟,遂奪運道以東,公私告 困。于是詔發東昌、兗州夫,築堤以障運道仍通 按《曹州志》,「黃河故道,在州南三十里,即金龍口決道 也。自縣來分流一支,西南入境,由灉河故道流至州 城東」北,可三里許,分而為二,謂之「雙河。」其一入于雷 澤,其一北過新集,又北流至壽張沙灣入運。

按《壽張縣志》,「黃河故道即范城河,在縣南一十八里, 由黃陵岡決而東流至縣境黑虎廟,又東至沙灣入 運。」

按《東阿縣志》「黃河故道」,此水經故道也,在城西四十 里,從陽穀來,入境過銅城南,又東北過清冷口,又東 北過楊劉南。楊劉者,五代時河上大鎮也,又東北入 于長清。

按《魚臺縣志》:「黃河故道,舊自曹州雙流口,經嘉祥鉅 野,出縣境塌場口入運。明嘉靖九年,河決上流,分為 三支:一自單縣來,經縣城南,由荷河、泥河入運;一自 單縣來,經縣城西,又過城北,由穀亭入運;一自金鄉 南來,至縣境塌場口入運。塌場口者,南陽下流也。其 旁曰釣魚磯,謂之小塌場口。」

按《德州志》:「舊黃河在州東南二十餘里,今謂之黃河。」 厓自德州適平原、陵縣、德平皆由之。《水經》云:「大河故 瀆又東逕平原縣故城西,而北絕屯氏三瀆,北逕繹 幕縣故城東北,西流逕平原鬲縣故城西,又北逕修 縣故城東,又北逕安陵縣西。」又云:「河水又北逕平原 縣故城東。」又云:「河水自平原左逕安德城東,而北為」 鹿角津。《史記》:「秦始皇東遊海上,西至平原津而病,韓 信渡平原,襲齊歷下軍。」皆當在德州境上。今為枯瀆 矣。

按《江南通志》:「鳳陽府,黃河自西北來,一支通潁。金之 季年,河決太康,自潁州西北陳州界入州境,東南流 經州城北。元末,又自通許分派,一支入渦河,一支自 陳州商水入南頓,混潁水東流項城趙家渡入州境。 明正統二年,復徙于鹿邑,舊黃河流遂絕。成化末年, 黃河一支復通于潁矣。」

按《碭山縣志》,「黃河繞縣城西北五十里,過東北二十 里。」

按《徐州志》:「黃河源出土番朵甘思西鄙,踰崑崙抵積 石,萬里而入中國,又數千里入河南,與沁汴或分或 合。明初分六道:出滎陽者,至壽入淮;出祥符者,至懷 遠入淮;出長垣者,至陽穀入漕;出歸德者,至宿遷入 漕;出儀封者,由新集趙家圈經蕭北至徐小浮橋入 漕。」此河流經徐之始也。

汴河在州北三里。自漢末河入于汴,亦名黃河。 呂梁洪在州城東南五十餘里,其長凡七里。孔子觀 于呂梁,懸水見丈人。陳大建中,經略淮北,大破齊師 于呂梁。後周將王軌破吳明徹于呂梁,並此。晉謝元 既敗苻堅,率眾次彭城,平兗州,用督護聞人奭謀,堰 呂梁水以利漕運。有懸水村,唐尉遲恭嘗疏鑿以殺 其勢。有《尉城》遺址。有《呂梁堰》,

按《睢寧縣志》:「黃河在縣西北五十里,上自鯉魚山,下 至小河口,環遶泛溢,睢人世受其害。」

濉水西自靈璧東入睢寧界,歷孟山、潼郡以至子仙 鎮、余家渡,蜒蜿五十餘里,直趨縣治。西經堽頭,北過 廟灣,再東則抵高作、耿車,而盡于小河口入黃河。至 天啟二年,黃河衝決,水泛沙積,復成平陸。

合湖在縣西北七十里,合沂水南入黃河,故名。 按《邳州志》,「黃河在舊城南,自彭城歷呂梁,由睢寧界 上至五工頭,迤東,始入邳境,流四十里,接皁河,抵宿 遷縣境。」

直河即黃河也,去城一百二十里,有古設巡檢司,今 衝沒無跡。

黃河北岸大堤一道,上自羊山起、下至直河、宿遷交 界止,共六十里。

按《宿遷縣志》:「運河在治西二十步,濟、汶、沂、泗諸水合 流,自直河入境,經流小河以會黃河,自古城入桃源 縣界。」

泗河源自山東,過徐州,東流,合會通河,至縣境入黃 河。

按《桃源縣志》:「黃河在治北一百十餘步,原自山東由 淮入海,徐邳泗水之下流。」

黃壩新河萬曆二十四年分黃導淮開挑。自三義鎮 上起、由毛家溝等處達灌口下海。

靈城湖在治西北三十五里。其水泛溢于河。

倉基湖在治南七里,積水四時不涸,水溢通新河,曲 折東流五里,會丁家溝達河入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