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1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白洋河在治西六十里,上通汴河,下達黃河,東屬桃 源鎮,西屬宿遷。

赤鯉湖在治北七十里,通漣水,入于河。

按《清河縣志》,「黃河四瀆之一,原經天津衛北入海,後 南潰留城、超、徐、邳,亂洸、沂直下,從三㲼河東南小清 河合于淮以趨海。」

淮河四瀆之一,自盱眙龜山東北流經縣治東南三 里溝,故平江伯所鑿道,分入通濟閘,以按漕運。其委 乃經甘羅城北,合黃河入海。

按《山陽縣志》:「黃河自汴城至徐州,經邳宿桃源三義 鎮入口,由毛家溝抵清河縣後,謂之大河口。會淮流 過魚溝,達安東,下雲梯關入海,謂之老黃河。嘉靖初 年,三義口塞,南從清河縣前,亦與淮合,謂之小清口。 經清江浦至草灣,轉西南,過淮安新城,北達安東。萬 曆四年,開草灣河成,分為兩道,各四十餘里,復合過」 安東總下雲梯關入海。

馬邏港:在縣治東北九十里,通淮鹽運。今黃、淮合流 經此,乃成大河。

清江浦在縣治西北三十里。原南北商貨,皆從城西 車盤而過,自故沙河以上開運後,凡貨船悉由清江 過壩。裏之運河,外之黃淮河,千舳叢聚,儈埠羶集,兩 岸沿堤居民數萬戶,為水陸之康莊,冠蓋之孔道,闤 闠之沃區云。

草灣在郡新城東北二十里,離清江浦東南十三里, 離安東縣六十里。人煙湊集,柴艘聚屯,鹽船從此過 壩後,黃河衝決,沙淤成灘,與草灣遠去半里餘,淤灘 高廣,遷住者百餘戶,人煙鬧集,遂名此地為新草灣, 前者為舊草灣。按:淮之上流,至清河口間與泗交匯, 而受黃河之全注。東趨而南,下繞新城之東,俗呼「外 河」;在城西之運河一帶,俗呼「裏河」也。外或潦水泛漲, 輒倒灌乎三城,而草灣地卑,屢遭潰決,則安東縣治 當其下流,更可慮焉。草灣之開,分殺黃流入顏家河。 但初開時止分其半,半仍故道,舟楫仍通。禮信、方五 壩等處,生意繁集。其後草灣南灘水緩淤積,逼水東 北盡歸草灣,而故道幾盡斷流,裝載「淺梗,鹽運阻遲。 近年如米薪諸物,必泝清江浦盤壩,從裏河以達城 西,途紆價湧。及論風水,則黃河在三城之北,自西而 東,右水左繞,水纏元武合局。計斯二者,以黃仍故道 為便。若論三城利病,則因勢順導,郊郭奠安。昔有欲 經理黃河之說者,而必務疏通,固隄岸,良確見也。」 按《安東縣志》:「黃河自汴城至徐州,經邳、宿、桃源、三義 鎮,由毛家溝抵清河縣,會淮流過魚溝達安東,總下 雲梯關入海。」

河部彙考七

陶唐氏

帝堯沉璧于河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按《尚書中候》。「堯沉璧于河。 白雲起,迴風搖落。」

舜居攝時,祭河瀆。

按:《書經虞書舜典》:「望于山川。」孔傳《九州》名山大川,五岳 四瀆之屬,皆一時望祭之。《釋水》云:「江、河、淮、濟為四 瀆。」

帝芒元年壬申帝即位以元珪賓于河

按《史記夏本紀》不載。按《竹書紀年》云云。

周制,「祭河瀆,禮視諸侯。」

按:《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四瀆視諸侯。」

成王十八年有事于河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竹書紀年》:「周成王十八年 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鳳凰見,遂有事于河。」沈註武王 沒,成王少,周公旦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神鳥鳳凰見, 蓂莢生,乃與成王觀于河洛沈璧。禮畢,王退,俟至于 日昃,榮光並出,幕河青雲浮至,青龍臨壇,銜《元甲》之 圖,坐之而去。

夷王二年蜀人呂人來獻瓊玉賓于河用介珪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竹書紀年》云云。

始皇并天下定祀河瀆于臨晉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按《封禪書》:「秦并天下,令 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自華 以西,水曰河祠,臨晉春秋泮涸,禱賽如東方名山川, 而牲牛犢牢具珪幣各異。其河加有嘗醪車一乘,騮 駒四。」

文帝 年臨河欲祠出周鼎

按《史記文帝本紀》,不載。按《封禪書》,趙人新垣平言 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 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于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