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1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堤,三月始畢,漲水復壞之。」

崇寧三年十月,臣僚言:「昨奉詔措置大河,即由西路 歷沿邊州軍,回至武強縣,循河堤至深州,又北下衡 水縣,乃達于冀。又北渡河過遠來鎮,及分遣屬僚相 視恩之北河流次第。大抵水性無有不下,引之就高, 決不可得。況西山積水,勢必欲下,各因其勢而順導 之,則無壅遏之患。」詔開修直河,以殺水勢。

四年二月,工部言:「乞修蘇村等處運糧河堤為正堤, 以支漲水,較修棄堤直堤,可減工四十四萬、料七十 一萬有奇。」從之。閏二月,尚書省言:「大河北流,合西山 諸水,在深州武強、瀛州樂壽埽,俯瞰雄、霸、莫州及沿 邊塘濼,萬一決溢,為害甚大。」詔增二埽堤及儲蓄,以 備漲水。是歲,大河安流。

五年二月,詔「滑州繫浮橋于北岸,仍築城壘,置官兵 守護之。」八月,葺陽武副堤。

《杜常傳》:「常字正甫,衛州人。崇寧中,以龍圖閣學士知 河陽軍。苦旱,及境而雨,大河決,直州西上埽,勢危甚。 常親護役,徙處埽上。埽潰水溢,及常坐而止。于是役 人盡力,河流遂退,郡賴以安。」

《河渠志》:「大觀元年二月,詔于陽武上埽第五鋪開修 直河至第十五鋪,以分減水勢。有司言,河身當長三 千四百四十步,面闊八十尺,底闊五丈,深七尺,計役 十萬七千餘工,用人夫三千五百八十二,凡一月畢。」 從之。

《徽宗本紀》:「大觀元年十二月,京東河水溢,遣官賑濟, 貸被水戶租。」乾寧軍、同州黃河清。

《河渠志》:「大觀元年冬十二月,工部員外郎趙霆言,南 北兩丞司合開直河者,凡為里八十有七,用緡錢八 九萬,異時成功,可以免河防之憂,而省久遠之費。」詔 從之。

《開封府志》:「大觀元年冬,獲雙首龜于黃河。」

《宋史徽宗本紀》:「大觀二年秋八月辛巳,邢州河水溢, 壞民廬舍,復被水者家。是歲,同州黃河清。」

《河渠志》:大觀二年五月,趙霆上免夫之議,大略謂「黃 河調發人夫修築埽岸,每歲春首,騷動數路,常至敗 家破產。今春滑州魚池埽合起夫役,嘗令送免夫之 直,用以買土,增貼埽岸,比之調夫,反有贏餘。乞詔有 司,應堤埽合調春夫,并依此例,立為永法。」詔曰:「河防 夫工,歲役十萬,濱河之民,困於調發,可上戶出錢免 夫,下戶出力充役,其相度條畫以聞。」丙申,邢州言河 決陷鉅鹿縣。詔遷縣于高地。又以趙州隆平下濕,亦 遷之。六月己卯,都水使者吳玠言:「自元豐間小吳口 決,北流入御河,下合西山諸水,至清州獨流砦、三義 口入海。雖深得保固形勝之策,而歲月寖久,侵犯塘 堤,衝壞道路,齧損城砦。臣奉詔修治隄防,禦捍漲溢, 然築八尺之堤,當九河之尾,恐不能敵。若不遇有損 缺,逐旋增修,即又至隳壞,使與塘水相通,于邊防非 計也。乞降旨修葺。」從之。庚寅,冀州河溢,壞信都、南宮 兩縣。

《五行志》:「大觀二年秋,黃河決,陷沒邢州鉅鹿縣。 十二月,陝州河清。同州韓城縣、邰陽縣至清及百里, 涉春不變。自是迄政和、宣和,諸路數奏河清,輒遣郎 官致祭,宰臣等率百官拜表賀,歲以為常。」

《徽宗本紀》:「大觀三年夏六月庚寅,冀州河水溢。是歲, 陜州、同州黃河清。」

《河渠志》:「大觀三年八月,詔沈純誠開撩兔源河。」兔源 在廣武埽對岸,分減埽下漲水也。

政和四年十一月,都水使者孟昌齡言:「今歲夏秋漲 水,河流上下,並行中道,滑州浮橋不勞解拆,大省歲 費。」詔許稱賀,官吏推恩有差。昌齡又獻議導河大伾, 可置永遠浮橋。謂:「河流自大伾之東而來,至大伾山 西而止,數里,方回南東轉而過,復折北而東,則又直 至大伾山之東,亦止不過十里耳。視地形水勢,東西 相直,徑易曾不十餘里間。且地勢低下,可以成河,倚 山可為馬頭。又有中潭,正如河陽。若引使穿大伾大 山及東北二小山,分為兩股而過,合于下流,因是三 山為趾,以繫浮梁,省費數十百倍,可寬河朔諸路之 役。」朝廷喜而從之。

五年,置提舉修繫永橋所。六月癸丑,降德音于河北、 京東、京西路,其略曰:「鑿山釃渠,循九河既道之跡;為 梁跨趾,成萬世永賴之功。役不踰時,慮無愆素。人絕 往來之阻,地無南北之殊。靈祇懷柔,黎庶呼舞。眷言 朔野,爰暨近畿,畚鍤繁興,薪芻轉徙,民亦勞止,朕甚 憫之。宜推在宥之恩,仍廣蠲除之惠。應開河官吏,令 提舉所具功力等第聞奏。」又詔:「居山至大伾山浮橋 屬濬州者,賜名天成橋;大伾山至汶子山浮橋屬滑 州者,賜名榮光橋。」俄改「榮光」曰「聖功。」七月庚辰,御製 《橋銘》,磨崖以刻之。方河之開也,水流雖通,然湍激猛 暴,遇山稍隘,往往泛溢,近砦民夫,多被漂溺,因亦及 通利軍,其後遂注成巨濼云。是月,昌齡遷工部侍郎。 八月己亥,都水監言:「大河以就三山通流,正在通利